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赤胫散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志红;吴斐华;梁敬钰

    中药赤胫散(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为蓼科蓼属植物,应用广泛,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将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民间应用等方面对赤胫散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苗药赤胫散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刘兰;黄家宇;陈俊;母艳华;周贤霞;潘柳岑;郭雨柔;李莉

    目的:研究苗药赤胫散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管碟法,以氯霉素和氟康唑为阳性对照,测定赤胫散的水提物和95%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等9种菌株的抑菌作用,筛选出具有抑菌作用的部位及对药物敏感的试验菌株.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测定赤胫散95%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敏感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赤胫散的水提物几乎无抑菌活性;95%乙醇提取物对各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等6种细菌的抑菌作用优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2种真菌;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部位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且乙酸乙醇萃取部位强于正丁醇部位,但对真菌均未见抑制作用;95%乙醇提取物对上述6种细菌的MIC、MBC分别为6.25~12.5、12.5~25 mg/mL,其乙酸乙酯部位的MIC、MBC分别为3.13~6.25、6.25~12.5 mg/mL,其正丁醇部位的MIC、MBC分别为6.25~12.5、12.5~25 mg/mL.结论:苗药赤胫散的95%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伤寒杆菌等6种常见细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

  • HPLC测定赤胫散中的3,3'-二甲基鞣花酸和3,3',4'-三甲基鞣花酸

    作者:许超飞;黄家宇;郝阳;李莉;刘青;张敏

    目的 采用HPLC测定赤胫散中的3,3'-二甲基鞣花酸和3,3',4 '-三甲基鞣花酸.方法 色谱柱为Dikma-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磷酸(17∶33∶50),流速1 mL· min-,检测波长248 nm,柱温30℃.结果 3,3'-二甲基鞣花酸0.198~0.990 μg(r=0.9991)、3,3 ',4'-三甲基鞣花酸0.098 ~0.491 μg(r =0.9990)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102.40%、98.41%,RSD分别为2.25%、1.87%(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赤胫散药材的质量控制.

  • 赤胫散中总鞣质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

    作者:周贤霞;黄家宇;刘兰;许超飞;李莉;郭雨柔;龙飞燕

    目的:优化赤胫散中鞣质的提取工艺,建立赤胫散中总鞣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赤胫散中总鞣质含量,以提取物中总鞣质含量为评价指标,以碳酸钠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作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赤胫散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赤胫散中鞣质的线性范围为1 ~ 10 mg/L,相关系数为0.999 5,回收率(n=6)为99.06%(RSD=1.04).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赤胫散中总鞣质含量的测定.

  • 贵州产赤胫散药材的质量分析

    作者:周贤霞;李莉;刘兰;许超飞;龙飞燕

    目的:对贵州赤胫散的水分、杂质、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农药残留量、干燥失重、炽灼残渣及浸出物进行测定,为控制赤胫散药材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中水分(烘干法)、杂质、灰分、农药残留量、干燥失重、炽灼残渣、浸出物的测定方法对贵州赤胫散进行测定.结果:贵州产的15批赤胫散药材杂质含量为0.05%~0.84%,水分含量为12.72% ~ 13.40%,干燥失重结果为12.44%~13.94%,总灰分含量为2.04%~3.4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33%~1.47%,炽灼残渣结果为2.52%~3.7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34.31% ~38.45%,15批赤胫散药材均未检出8种有机氯残留农药.结论:实验结果为提升赤胫散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 赤胫散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周志红;梁敬钰;阳利龙;李双杰;赵昕;蒋志平;何周康

    目的:研究赤胫散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赤胫散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应用波谱学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赤胫散干燥根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没食子酸(1);3,3′‐二甲基鞣花酸(2);3,3′,4′‐三甲基鞣花酸(3);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4);3‐甲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5);3,3′‐二甲基鞣花酸‐4′‐O‐(6″‐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6);短叶苏木酚(7);短叶苏木酚酸乙酯(8);短叶苏木酚酸(9);二十四烷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5,7,8,9,10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