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石英诱导小鼠矽肺模型中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向国安;苏程程;张译丹;马永强;周欣;林志春;彭守春;魏路清;姬文婕

    目的:矽肺是一种以肺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偏移失衡在肺纤维化病理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旨在研究石英诱导小鼠矽肺( pneumosilicosis)模型中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不同病理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动态变化与肺炎症损伤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100只雄性C57BL/6小鼠(18~22 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和石英组,石英组滴注吸入40 mL石英混悬液(100 mg/kg),等渗盐水组滴注吸入相同体积无菌等渗盐水。经术后第1、3、7、14和28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变化;常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HE 染色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及胶原容积分数。结果病理染色显示,造模后第7天,小鼠肺组织可见明显的矽结节;与等渗盐水组相比,石英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1.400±0.089) vs (0.920±0.049)、(1.950±0.065) vs (0.525±0.048),P<0.01],并持续到第28天[(1.520±0.136) vs (0.800±0.089),(5.300±0.776) vs (0.850±0.050),P<0.01];与相应时间点等渗盐水组比较,石英组BAFL细胞总数于第1天开始升高[(7.693±2.495) vs (2.008±0.901),P<0.01],在第3天达到高峰[(13.346±3.563) vs (1.044±0.695)],随后第7、14、28天呈现递减趋势,但仍都高于等渗盐水组( P <0.01);石英组 BALF 巨噬细胞绝对值在第3天时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6.821±2.627 vs 0.980±0.663,P<0.01),并在第7天维持于高水平状态[(6.697±1.864) vs (1.225±0.601),P<0.01],后呈下降趋势,但第14及28天巨噬细胞绝对值仍高于等渗盐水组( P<0.01);石英组BALF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第1、3、7及14天都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且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第28天与等渗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石英组小鼠Ly6Chi单核细胞亚群占比在所有检测时间点均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其中第7天达到高峰[(78.300±2.517) vs (58.750±2.386),P<0.01];Ly6Clo亚群比例变化与之相反。第7天和第28天的小鼠Ly6Chi单核细胞亚群占比与相应时间点的IS及CVF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循环Ly6Chi和Ly6Clo单核细胞亚群占比在石英诱导的小鼠矽肺的不同病理时期呈现动态变化,持续性的Ly6Chi单核细胞亚群占比升高可能与矽肺的急慢性炎症及后期的纤维化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

  • 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马永强;姬文婕;郑春秀;张译丹;彭守春;胡道川;陈雪芬;周欣;魏路清

    目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偏移失衡与肺纤维化病理进展关系密切。文中通过阐述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不同病理时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表型偏移与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100只雄性C57 BL/6 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和博莱霉素组,经口咽吸入法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及博莱霉素A5,术后第1、3、7、14及21天处死小鼠,病理学方法计算各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inflammation score, IS)及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 CVF),常规方法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 BALF)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胶原Ⅰ、胶原Ⅲ的mRNA表达量,氯胺T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 hydroxyproline , HYP)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博莱霉素组小鼠第3天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水肿等炎症程度( IS评价)较等渗盐水组显著增加(P<0.01),第7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博莱霉素组小鼠第14、21天肺组织CVF较等渗盐水组明显增高(P<0.01);与等渗盐水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博莱霉素组第1天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第3天明显增多(25.18±2.06 vs 8.82±1.59, P<0.01),第7天升至高峰(56.56±5.03 vs 3.68±0.79, P<0.01),后呈下降趋势,但第14~21天细胞总数仍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肺泡巨噬细胞比例的变化趋势与细胞总数相一致;而中性粒细胞数量第1、3、7天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9.086±1.268 vs 1.108±0.229、5.551±0.511 vs 0.315±0.100、8.093±0.922 vs 0.249±0.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博莱霉素组胶原Ⅰ、ⅢmRNA表达水平在第14、21天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 P<0.05);HYP检测结果显示博莱霉素组第7、14、21天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其中第21天达高值;与等渗盐水组相比,博莱霉素组第1天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P<0.01),此后呈降低趋势,Ly6Clo亚群比例变化与之相反。各组小鼠Ly6Chi单核细胞比例与IS及CVF值均呈正相关(P<0.01,P=0.0013)。结论在博莱霉素A5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不同病理生理阶段外周血中Ly6Chi、Ly6Clo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与肺组织炎性细胞渗出、浸润等病理进程相比,Ly6Chi单核细胞亚群应对肺组织损伤、炎症反应迅速,早期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升高可能与肺组织炎症反应及后期纤维化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

  • 脂多糖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Ly6C单核巨噬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霍然;傅小媚;邓赛;林潮金;王萍;秦爱萍;杨翔宇;李晓红;余细勇

    目的 探索炎症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产生的外泌体对小鼠淋巴抗原6C高表达(Ly6Chigh)单核巨噬细胞和Ly6Clow两个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 梯度离心法分离 BMSCs,鉴定其形态、表面标记及成脂诱导分化能力.脂多糖处理BMSCs 48 h,收集上清并提取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法、透射电镜以及粒径分析鉴定外泌体.磁珠分选小鼠腿骨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与外泌体共培养24 h后,LPS刺激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Ly6C亚群变化. ELISA检测细胞上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BMSCs表达 CD44、CD90 等,不表达 CD34、CD45,并有成脂分化能力.外泌体表达 CD63,粒径大小为(82.4 ± 3.70)nm,LPS刺激下BMSCs产生较多的外泌体(P<0.01).与LPS组相比,外泌体可以使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上升( P<0.01),Ly6Chigh巨噬细胞比例下降(P<0.05),且LPS刺激BMSCs产生的外泌体比正常BMSCs产生的外泌体的作用更加明显(P <0.05).促炎因子 IL-6 水平也明显上调(P <0.05).结论 BMSCs产生的外泌体可以改变Ly6Chigh单核巨噬细胞亚群比例,为BMSCs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