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珠法DNA提取技术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秦岭;张菁菁;林颖;罗春玉;季修庆;成建;马定远;许争峰

    目的 探讨磁珠法DNA提取技术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检测样品制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半自动磁珠法和手工离心柱法提取1例21-羟化酶缺乏症患者和16例健康男性外周血、16例羊水细胞标本的基因组DNA,用MLPA法检测CYP21A2基因拷贝数,比较两种方法制备DNA的质量及MLPA结果.用磁珠法提取200例羊水细胞DNA,MLPA法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表达情况.结果 磁珠法提取外周血DNA的浓度和总量均高于离心柱法(P<0.05).两种方法提取羊水DNA浓度相当,磁珠法所得总量较高(P<0.05).21-羟化酶缺乏症患者CYP21A2基因拷贝数比值接近0.5.200例羊水标本中检出正常二倍体188例,21三体9例,18三体2例,特纳(Turner)综合征(45,X)1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磁珠法制备的外周血和羊水细胞DNA适用于MLPA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产前诊断

    作者:张菁菁;刘安;周静;李璃;季修庆;林颖;胡平;马定远;许争峰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Y染色体微缺失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例染色体为46,XYqh-和1例染色体46,X,+mar的羊水样本,用MLPA P095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试剂盒分别对5例羊水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4例Yqh-染色体的羊水样本的Y染色体信号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即Y染色体不存在微缺失,1例小Mar染色体为Y染色体;进一步用Y染色体探针检测结果示,Y染色体上AZFb和c区存在大片段缺失.结论 用MLPA技术对疑似Y染色体微缺失的病例进行检测,可判断是否存在Y染色体生精功能区域的缺失,为产前诊断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 应用MLPA技术和aCGH技术检测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作者:张菁菁;李璃;马定远;胡平;秦岭;许争峰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cation,MLPA)技术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检测1例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方法:应用MLPA技术对外周血G显带诊断的1例智力低下患儿携带小标记染色体(染色体核型为47,XY,+Mar)进行分析,确定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并进一步通过aCGH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确定小标记染色体的大小及具体来源区域.结果:MLPA分析结果显示患儿18号染色体p11.21和p11.32两个区域探针信号高于正常值范围,提示这两个区域存在拷贝数的增加;aCGH分析结果显示拷贝数增加的区域为p11.21~p11.32,范围约为15 Mb.两项技术分析结果均证实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8号短臂,即该患儿为18p三体.结论:应用MLPA技术和aCGH技术可确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并能明确其来源染色体的具体区域范围,从而为判断标记染色体的遗传学效应提供帮助.

  • 智力发育迟缓患儿染色体亚端粒区研究

    作者:苏海浩;胡兢晶;丁俊彩;王波

    目的 联合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h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不明原因智力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MR)患儿进行病因学研究,探讨本地区MR患儿亚端粒区异常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将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原因不明的67例MR患儿纳入研究,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MLPA筛查,检测亚端粒区异常情况,用2种MLPA试剂盒(P070和P036)进行相互验证,异常者进一步分析其父母染色体亚端粒区情况,确定是否新发;根据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分析染色体亚端粒区重排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67例MR患儿纳入研究,男42例,女25例;年龄6个月~15岁;IQ 20~ 70分,轻度MR(IQ≥50分)47例,中重度MR(IQ< 50分)20例;7例有抽搐史,体表畸形24例,脏器畸形18例.经MLPA检测发现4例亚端粒拷贝数异常,检出率5.97%,4例均为新发病例.亚端粒异常阳性和阴性患儿的性别比例、年龄、是否有抽搐病史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MR患儿亚端粒异常比例(20.0%)较轻度高;阳性患儿在生长发育、体格畸形及脏器畸形等方面的异常比例均较阴性患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染色体亚端粒区异常可能是不明原因MR的重要病因之一;原因不明智力低下者,应对其亚端粒区进行检测,为寻找可能的病因提供线索,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筛查Turner综合征的可行性

    作者:李旗;解淑钰;司彩云;陶月红

    目的:探究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在筛查Turner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染色体异常的可行性.方法:收集88例临床诊断矮小症女童的外周血进行MLPA检测及外周血细胞核型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2种方法诊断TS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88例女童中14例确诊为TS,其中外周血核型分析异常14例(13例为TS,l例为常染色体异常),检测TS灵敏度为92.8%;MLPA检出异常14例(13例TS,1例x染色体部位疑似男性,Y染色体重复),检测灵敏度为100%.2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进行分析,二者无显著差异(P=0.5).结论:与外周血细胞核型分析相比,MLPA具有更经济、高效、操作难度较低等优点,且对TS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可作为TS的筛查方法.

  • 4例Williams-Beuren综合征家系遗传学诊断与产前诊断

    作者:刘洋;徐志勇;吴维青;罗福薇;谢建生

    Williams-Beuren综合征是一类常见的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干预对患儿及其家庭十分重要。本研究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G显带),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对4个家系中1例超声异常的胎儿及3例发育异常患儿行染色体核型和基因组DNA分析,为这4个家庭的再生育提供指导,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发现1例产前超声异常孕妇羊水及3例发育异常患儿外周血MLPA分析提示染色体7q11.23区域ELN基因探针信号降低,array-CGH检测提示染色体7q11.23区域杂合缺失。4个家系中母亲再次妊娠时取羊水细胞标本行上述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研究结果提示MLPA技术及array-CGH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Williams-Beuren综合征,为临床提供更好的遗传咨询服务。

  •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2例罕见Rh部分D表型等位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骆宏;张润青;姬艳丽;罗广平;莫春妍;赵阳;王贞;魏玲;梁华钦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2例罕见Rh部分D表型等位基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4月和9月外院送广州血液中心进行RhD血型鉴定的2例受检者全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RhD血型后,提取全血标本的DNA.采用MLPA技术对上述2例受检者的RHD和RHCE基因进行检测,分析RHD和RHCE基因的外显子拷贝数、点突变、基因缺失及杂交融合情况,并将MLPA技术检测结果与常规血清学及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受检者全血标本MLPA结果显示其RHD、RHC、RHc基因拷贝数均为1.0,RHE基因拷贝数为0,RHe基因拷贝数为3.0,D03-380T、D03-455A、D04-602C、D05-667T、D04-514A、D05 787G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均为0,即RHD基因外显子3~5完全缺失.PCR SSP结果亦显示受检者RHD基因外显子3~5缺失,检出C、c、e基因;血清学结果显示受检者红细胞与2种单克隆抗D在试管中均有2+的凝集,Rh血型其他抗原分型为C+ c+E e+.2例受检者全血标本MLPA技术,常规血清学及PCR-SSP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2例受检者属中国人群中首次发现的Rh部分DⅥtype 4型血型;MLPA技术作为检测基因点突变、基因缺失、等位基因杂交融合和基因拷贝数的新技术,可用于Rh血型D抗原变异型的等位基因检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