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心室心外膜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林长坚;金奇;张凝;周建;庞旸;任淑静;顾刚;陈颖;吴立群

    目的:通过模拟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室电极在左心室心外膜不同部位起搏情况,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犬开胸,在其左心室前侧壁心外膜缝上1块含有144(12×12)个单极电极(电极间距2 mm)的电极板.选取位于电极板对角处的2个起搏部位(左上角靠近心底部,右下角靠近心尖部),采用连续起搏方法,记录起搏周期为300ms时整个电极板上每个单极电极上的激动恢复间期,通过其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评估不应期离散度.结果:近心底部与近心尖部起搏时起搏阈值及心室激动恢复间期无显著差异[起搏阈值(0.34±0.22)mA比(0.26±0.05)mA;激动恢复间期(144.3±12.4)ms比(147.7±14.8)ms,均P>0.05].但是,近心底部位起博的不应期离散度较近心尖部起搏的不应期离散度显著减小[标准差(4.3±0.8)ms比(5.8±0.7)ms,P<0.01;变异系数(0.030±0.006)比(0.039±0.005),P<0.01].结论:在心脏再同步治疗左室电极植入过程中,选择恰当的左室电极植入部位有利于降低不应期离散度.

  • 普鲁卡因胺对绵羊心室跨壁复极时间的影响

    作者:王乐信;孙同文

    目的研究普鲁卡因胺对心室跨壁复极时间的影响.方法对6只绵羊用苯巴比妥麻醉后,开胸,用4个针状(plunge needles)电极分别插入到左心室的基底部和心尖部,测量室壁激动-恢复间期(ARI).静脉注射普鲁卡因胺20 mg·min-1后观察ARI的变化.结果窦性心律时,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的ARI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266.0±30.5 )ms、(265.0±28.9) ms和(265.7±28.1) ms,P>0.05].普鲁卡因胺对各层心肌的ARI均有延长作用,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的ARI分别延长了(66.8±18.3) ms、 (70.3±14.7) ms和 (65.3±15.7) ms(P>0.05).结论钠通道阻滞剂普鲁卡因胺对左室的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复极的延长程度相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