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血浆sCD40 L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王淼;曹书华;王兵;虞美霞;杨俊;王勇强

    目的 探讨血浆sCD40L浓度与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病房收治的84例脓毒症患者按有无血小板减少分为无血小板减少组(>100×109/L)及血小板减少组(<100×109/L),其中血小板减少组又细分为轻度减少组[(50~100)×109/L]、中度减少组[(20~50)×109/L]、重度减少组(<20×109/L).入院后24 h内对患者进行采血并记录各项临床生理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各组血浆sCD40L浓度与APACHEⅡ、SOFA评分及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以28 d为终点分析血浆sCD40L对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 ①无血小板减少组血浆sCD40L浓度(pg/mL)显著高于血小板减少组及健康组(P<0.001),且随着血小板减少程度逐渐加重sCD40L浓度逐渐减少(P<0.001);②无血小板减少组sCD40L与PLT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呈正相关(r1=0.869,P<0.001,r2=0.437,P=0.018).血小板减少组sCD40L与PLT计数呈正相关(r=0.936,P<0.001),而与APACHEⅡ、SOF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血浆sCD40L浓度预测脓毒症无血小板减少患者的28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为0.625~0.973,P=0.019,预测28 d病死率的佳界值为229.411 pg/mL.结论 血浆sCD40L浓度能够提示脓毒症不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浆sCD40L浓度可用于脓毒症无血小板减少患者28 d的预后判断.

  • 硫酸氢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及sCD40L的影响

    作者:陈平;曾维英;罗燕华;李仪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Plavix)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将40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和氢氯吡格雷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 mg,次日起75 mg/d,连服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全部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sCD40L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sCD40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 );氢氯吡格雷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CD40L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NSTE-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sCD40L浓度,有效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降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

  • 急性冠状综合征早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血清可溶性CD40L的影响

    作者:黎镇赐;徐邦牢;贝春花

    目的观察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了解盐酸替罗非班对ACS斑块稳定性和免疫炎症抑制的作用.方法 143例初次确诊为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6例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67例,用ELISA法测定143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结果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67例ACS患者治疗后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ACS患者早期予以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该病进程.

  • 乳腺癌患者血清多项指标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岳璇弟;褚旭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催乳素(PR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8例术后未复发转移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PRL、HER2、TPS、sCD40L及MVD进行比较,同时将观察组中单纯复发与存在转移者进行比较,并探讨上述指标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VEGF、PRL、HER2、TPS及MVD高于对照组,存在转移者高于单纯复发者,sCD40L低于对照组,存在转移者低于单纯复发者,且上述指标经Logistic分析显示均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有密切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VEGF、PRL、HER2、TPS、sCD40L及MVD呈现明显的异常状态,上述指标均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

  • 早期西洛他唑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维;徐邦牢;黎镇赐;贝春花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西洛他唑治疗对血清可溶性CD40L的影响,了解西洛他唑对ACS斑块稳定性和免疫炎症抑制的作用.方法92例初次确诊为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和西洛他唑治疗组48例,用ELISA法测定92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西洛他唑治疗组ACS患者治疗后血清sCD4OL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CS患者早期予以西洛他唑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该病进程.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的动态观察

    作者:徐邦牢;马为;贝春花;王蓉;雷秀霞

    目的 动态观察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相比,sCD40L及hs-CRP水平在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均明显降低(P<0.0001);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五个组之阀相互比较,sCD40L及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支架置入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 L及hs-CRP的水平均明显偏高,在支架置入后随之降低.sCD40L及hs-CRP水平变化对评价临床药物干预效果具有一定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