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盘切除前椎间隙撑开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烁;庄新明;汪振宇;曲志刚;宋清旭;张琪;刘一

    目的:观察间盘切除前椎间隙撑开(DBD)操作对颈椎间隙高度的撑开效果,探讨限制过度撑开的可行性.方法:31例患者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术中均采用DBD撑开病变椎间隙.术前测量病变椎间隙上端椎体下终板弧顶高点至下端椎体上终板中点连线的距离(H0),同法测量其相邻近和远端椎间隙的高度(Hp和Ha).以Hp和Hd的平均值H作为病变椎间隙预期恢复高度的参考值.术中用上述方法测量DBD后病变椎间隙高度(H1)和间盘切除后的病变椎间隙高度(H2).术后分别测量手术前、后病变节段高度AB和A'B'.手术前后病变节段高度变化值△H=A'B'-AB,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H3=H0+ △H.根据术后颈肩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将患者分为有颈肩痛组和无颈肩痛组.对2组患者影像学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ACDF术后颈肩痛发生率为19.35%.术中采用DBD撑开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值△H1为(1.19±0.51) mm.无颈肩痛组患者H1[(6.95±0.84) mm]与H[(6.98±0.70)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H2[(7.31±0.90) mm]与H1[(6.95±0.84)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颈肩痛组患者H2[(8.33±1.39) mm]与H1[(7.87±1.35)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颈肩痛组患者△H为(3.04±0.42)mm,无颈肩痛组患者△H为(1.70±0.51) 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Bland-Altman法对无颈肩痛组患者椎间隙高度(H1、H2和H3)与参考高度(H)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无颈肩痛组患者H1、H2和H3与H一致性较好.结论:DBD可以将病变椎间隙撑开高度有效控制在2 mm以内,便于把病变椎间隙撑开到与邻近节段相似的高度,简便易行.

  • 椎间隙撑开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疾病

    作者:陈建明;张成程;许天明;文景;张志辉;李勇

    目的 探讨椎间隙撑开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枢法模颈前路自动拉钩及椎间隙撑开系统,采用单节段或2节段单纯间盘切除植骨及钛板内固定术,2节段或以上节段椎间盘突出并脊髓型颈椎病者,行间盘切除及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及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疾病82例.结果 全部病例中有75例获得随访,其中有69例明显好转,缓解6例,加重0例.术后12个月时X线片显示全部病例植骨愈合,病变椎间隙骨性融合,无钛板及螺钉松动.结论 椎间隙撑开髓核摘除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颈椎疾病中有利于恢复椎间隙高度并可减轻对脊髓的损伤.

  • 椎间隙撑开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陈建明;张成程;许天明;文景;张志辉;李勇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间隙撑开,选择性对压迫重的节段实行单椎体或双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治疗31例,平均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0.60%,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椎间隙撑开选样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安全,治疗效果良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