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高辛对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侯媛媛;江莲;张文婷;刘翠萍

    目的 了解强心苷类药物地高辛对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手术切除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及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细胞侵袭实验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地高辛作用于raji细胞后Tiam-1、Rac-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Tiam-1蛋白染色阳性率(70%)及Rac-1蛋白染色阳性率(73.33%)均高于正常淋巴结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am-1及Rac-1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757 (P< 0.01).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组地高辛作用raji细胞48 h后,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侵袭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地高辛分别作用于raji细胞48h,各组之间Tiam-1及Rac-1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论 强心苷类药物地高辛可通过调节Tiam-1及Rac-1因子的表达对淋巴瘤侵袭及转移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 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acl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金宏林;靳红;赵胤;于丹;王海涛;金春顺

    目的 探讨Rac-1蛋白与人喉鳞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喉鳞状细胞癌、42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喉黏膜中的Rac-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Rac-1蛋白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比正常喉黏膜及癌旁组织高(P<0.01及P<0.05).Racl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无关.Rac-1在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肿瘤转移的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Rac-1的表达与人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转移密切相关;Rac-1 可能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 FAP-1和RAC-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平平

    目的 探讨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和RAC-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胆囊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30例胆囊癌组织中FAP-1和RAC-1的表达.分析其与胆囊癌侵袭转移之间关系.结果 30例胆囊癌组织中FAP-1和RAC-1的表达与胆囊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FAP-1和RAC-1的表达具有高度协同性.结论 FAP-1和RAC-1的表达能反映胆囊癌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以更准确判断胆囊癌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 FAP-1和RAC-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董朝富;易继林;李兴睿;刘谨文;沈文状;符常波;万亚峰

    目的 探讨RAC-1和FAP-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RAC-1和FAP-1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50例肝癌组织中RAC-1和FAP-1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RAC-1和FAP-1的表达具有高度协同性.结论 RAC-1和FAP-1的表达能反映HCC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可以更准确判断HCC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 甘草酸二铵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ac-1、Claudin-5和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立文;张鹏飞;汪子文;唐铸;何一川;赵文可;于耀宇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240只健康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30)、假手术组(n=30)、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90)、甘草酸二铵组(n=90),后2组大鼠又依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分为术后2h、6h、12h亚组,每亚组30只.甘草酸二铵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制备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且术后即刻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甘草酸二铵氯化钠注射液9.11 mL或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术后2h、6h、12h时分别取材各组大鼠脑组织,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计算梗死灶面积百分比,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血管内皮钙粘素(VE-Cadherin)阳性细胞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紧密连接蛋白Rac-1、Claudin-5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术后2h、6h、12h时甘草酸二铵组梗死灶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12h时,甘草酸二铵组Claudin-5阳性细胞表达率均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6h、12h时,甘草酸二铵组VE-Cadherin阳性细胞表达率均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6h、12h时,甘草酸二铵组Claudin-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时,甘草酸二铵组Rac-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甘草酸二铵可通过上调神经血管单元中紧密连接蛋白Rac-1、VE-Cadherin及Claudin-5的表达,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FAP-1和RAC-1在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青;赵华栋;阴继凯;董瑞;鲁建国

    目的 探讨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和RAC-1在原发性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40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FAP-1和RAC-1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侵袭转移之间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FAP-1和RAC-1的表达明显高于胰腺正常组织(P<0.01),且两者存在相关性(P<0.05),同时FAP-1和RAC-1的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FAP-1和RAC-1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无相关性(P>0.05).结论 FAP-1和RAC-1的表达能反映原发性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对诊断胰腺癌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