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疗效果观察

    作者:王振清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位、感染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病住分析:感染部位为颊间隙、眶下间隙、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咬肌间隙、多间隙感染,其中颌下间隙(35.0%)、眶下间隙感染(23.8%)较为常见;病因分析:感染来源有牙源性、腺源性、毛囊炎、蚊虫叮咬、医源性感染,其中牙源性感染(66.3%)较为常见;诊断方法分析:包括细菌培养、彩色超声多普勒、CT、核磁共振等,其中细菌培养(98.8%)应用为常用;治疗手段及疗效分析:治疗手段多为抗感染、脓液引流、高压氧治疗,经治疗后80例患者中78例痊愈,1例效果不明显,1例加重.结论 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再加上抗感染、脓液引流、高压氧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可迅速控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情,有效解除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朱珊;宋绍华;李学玉;胡海波;高鹤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并分析感染出现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437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住院期间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的感染率,通过对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分泌物进行培养及鉴定,分析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细菌培养采用需氧培养和厌氧培养两种模式,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37例患者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9例,感染率为8.9%,共检出病原菌73株,其中需氧菌37株,厌氧菌15株,兼氧菌21株,感染来源主要为牙源性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60岁)、合并糖尿病、应用激素、医源性操作不当等情况的患者相对而言更容易出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0岁)、合并糖尿病、医源性操作不当为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激素与感染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临床上应该针对高危因素采取对应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

  • 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

    作者:李连花;付玉军;介小霞;曹飞;黄连枝;曹淑红

    目的:探讨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培养及药敏性,以期为临床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20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一般资料、病原菌检出类型及主要菌株药物敏感性。结果牙源性感染患者占66.18%,腺源性感染患者占29.90%,医源性感染患者占3.92%,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高占59.81%,舌下间隙低为2.45%;204例患者标本中以混合感染为主占48.04%;共培养出病原菌23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7株占61.77%,革兰阴性菌91株占38.23%,其中厌氧菌56株占23.53%;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属对利福平敏感率较高;链球菌属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0%;厌氧菌对甲硝唑、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结论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以混合感染为主,确诊后应尽早抗炎治疗,可根据病原菌分析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联合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药物敏感试验检查,明确后针对性抗炎。

  • 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蒲金霞;李晨曦;贺多敏;林兆全;龚忠诚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5-2017年间接受住院治疗的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体重指数、发病到入院天数、间隙累及的数量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白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血糖、血脂及白蛋白等).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影响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住院天数的相关因素.结果: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住院天数与年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间隙累及数量显著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4个自变量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感染间隙数目、发病至入院天数、甘油三酯、中性粒细胞.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住院天数与感染累及间隙数量、甘油三酯、炎症细胞及因子量呈正相关变化趋势,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变化趋势.此外,感染间隙数量、发病至入院天数、甘油三酯、中性粒细胞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结果有显著影响.

  • 不同年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郭治辰;胡旻;龚忠诚;王岳森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7年2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收治的34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状况、临床症状、感染来源、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8例患者中,高龄患者152例(43.28%),青年患者196例(56.32%),高龄患者中,男91例(59.87%),青年患者中,男117例(59.69%),两组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患者发生并发症112例(73.68%),青年患者49例(25.00%),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还发现,从症状出现到就诊的时间、2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患者细菌培养阴性101例(51.53%),青年患者有更高的细菌培养阴性率(P<0.05),在细菌的组成中,两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高龄患者和青年患者有着许多相同的临床表现,但高龄患者较青年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