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吴天士学术思想探析(三)

    作者:张存悌

    3 善于思辨,独创新见医学需要发展,发展需要创新,否则就可能裹足不前.因此一个医家有没有创新之论,是衡量其学识水平的重要标志.吴天士以儒治医,长于思辨,勇于探索,"证有疑难,精思详审,独出其学识以发药,卓卓乎不随庸众之见."提出许多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予人启迪,举例如下.3.1服药内伤论 吴天士对东垣学说很推崇,然东垣论内伤,只谈及饮食内伤、劳倦内伤,未有所谓服药内伤者.吴天士从实践中深切认识到服药内伤很常见,而且"病伤犹可疗,药伤难医."对服药内伤体会颇深,"误药杀命甚于无药救命",因此他特别在饮食内伤、劳倦内伤之外另立"服药内伤"病名,并附以自己的3个案例,以示其对此病的重视,"愿服药者慎之,用药者尤慎之."可谓补充了东垣内伤学说的涵义.

  • 吴天士学术思想探析(二)

    作者:张存悌

    2 详辨阴证尤精阴火一般研究《伤寒论》者,多详于三阳证而略于三阴证.实际上,阳证易辨易治,阴证难识难疗.元·王好古云:"阴证毒为尤惨,阳则易辨易治,阴则难辨而难治.若夫阳证,热深而厥,不为难辨;阴候寒盛,外热反多,非若四逆脉沉细欲绝易辨也"(《阴证略例》).郑钦安对阴证辨识作了全面的论述,唐步祺赞称"其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乃祖国医学之瑰宝,千古一人而已!"

  • 吴天士学术思想探析(四)

    作者:张存悌

    6常用方药,经验举隅作为一个临床大家,吴天士对许多病症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方用药具有鲜明特色,对学者多有教益,这里摘要予以介绍.6.1 凡阴证首选附子理中汤加味 附子理中汤是全书常用之方.除原方外,辛热药常加肉桂、川椒、吴萸等,其中椒、萸多用于兼见腹痛者;引火归原多用茯苓、泽泻;降逆化痰多选半夏、陈皮,寓二陈汤之意;理气除陈皮外,时选木香、砂仁;人参必用,否则必代以黄芪,有时参芪并用;由于二陈、茯苓在多数情况下都被加用,所以吴氏治阴证方也可以理解为六君子汤合四逆汤加肉桂等.

  • 吴天士学术思想探析(一)

    作者:张存悌;吕海婴

    笔者近重新编订了清初名医吴天士的《医验录》初集和二集,名之为《吴天士医话医案集》,由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内含《兰丛十戒》《破俗十六条》《医医十病》3篇医话和吴氏医案203则,以伤寒、内伤、虚劳病症为多,兼以杂病.吴氏医宗伤寒,精于脉诊,屡起疑难重症,擅用附子,彰显火神派风格,特色鲜明,予人诸多启迪.吴楚,字天士,号畹庵.为清代康熙、乾隆间安徽歙县人,名医吴正伦之玄孙,吴昆之侄孙.吴正伦号春严,系明代名医,曾在京城治愈不少王公重病,包括襁褓中的神宗和穆宗贵妃的病.吴昆则以著有《医方考》等书而著称,吴天士堪称家学渊源.受封建科考影响,吴天士潜心攻修举子业,初视医为小道而不屑于顾.但康熙十年(1671年)之夏,祖母的一场大病改变了他.74岁的祖母病伤食,"七日未进粒米,饮汤到口,反加呕吐,……举家惶惧无措."当此之际,吴楚"乃竭一昼夜之力,将先高祖(吴正伦)所著诸书翻阅一过,微会以意,自投一匕,沉疴立起.始叹医之为道系人死生,岂可目为小道而忽之乎?"此即吴楚《医验录》初集中第一案,"不肖之究心医理,盖自此始.""由是正业之暇,即捧读先高祖所著《活人心鉴》《脉症治方》《虚车录》,及一切家藏未梓行世等书.乃知医之为道,通天地,明阴阳,变化无穷,神妙莫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