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喜军;刘启泉;梅建强;王石红;王志坤

    目的:观察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胃痞颗粒一号与胃复春片一号,对照组和胃痞颗粒二号与胃复春片二号,均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和93%,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腺体萎缩总有效率,分别为86.27%和66.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6.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总有效率,分别为86.9%和6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痞颗粒优于胃复春治疗.

  • 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喜军;梅建强;刘启泉;王石红;王志坤;王芩

    [目的]观察胃痞颗粒对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造模.设空白组、模型组、胃痞颗粒Ⅰ组及Ⅱ组,进行常规病理检测、TUNEL细胞凋亡检测、Bcl-2、Fas、P53(突变型)蛋白表达检测.[结果]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中、重度异型增生率胃痞颗粒Ⅰ、Ⅱ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P53(突变型)、Bcl-2基因蛋白表达,胃痞颗粒Ⅰ、Ⅱ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Fas蛋白表达,胃痞颗粒Ⅰ、Ⅱ组均高于模型组,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痞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黏膜癌前病变有逆转治疗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