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氢氧化钙在年轻恒牙牙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闫志宏

    目的 探讨分析年轻恒牙牙髓通过氢氧化钙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33例41牙),观察组(33例,39牙),对照组应用氧化锌丁香油实施盖髓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应用氢氧化钙实施盖髓治疗.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37牙(94.87%)远远高于对照组33牙(80.49%),比较后差异明显(x2=7.37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恒牙牙髓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氢氧化钙具有治疗效果显著、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毒副作用等众多的优点,故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预防性树脂充填治疗年轻恒牙窝沟龋临床价值体会

    作者:蔡欣如;朱金晓

    目的 探讨预防性树脂充填治疗年轻恒牙窝沟龋临床价值体会.方法 选择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年轻恒牙窝沟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据随机分方法划分为2组,各有2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树脂充填治疗,研究组接受预防性树脂充填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恒牙窝沟龋保留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继发龋齿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轻恒牙窝沟龋应用预防性树脂充填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

  • 年轻妇女乳腺癌3例钼靶误诊分析

    作者:孙铁军;施淑萍;袁清民

    乳腺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X线表现较复杂.通过对3例乳腺癌的误诊分析,进一步提示要高度重视乳腺癌的年轻化趋势.

    关键词: 年轻 乳腺癌 钼靶 误诊
  • 教学医院心血管内科年轻医师面临的压力和应对措施

    作者:宋树权

    随着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化、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高的医疗风险、付出回报严重失衡及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等原因,导致教学医院心血管科年轻医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可能将严重影响医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因此,教学医院心血管科年轻医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和法律保护意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以减轻职场压力.

  • 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

    作者:齐淑琴;李群

    目的:探讨有关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现状.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进展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年轻患者多有不孕不育史,强烈要求保留生育或生理功能,而早期子宫内膜癌多为高分化,进展缓慢,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浅,预后较好,这使保留生育或生理功能的治疗成为可能.结论: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且年轻患者发病率逐渐增高.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保留生育或生理功能等治疗仍然存有争议,对这一问题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 年轻妇女宫颈癌3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芳;何丽佳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我院30例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异常阴道出血,除了对Ⅲa期、Ⅲb期及以上的宫颈癌不采用手术治疗外其他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8例宫颈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22例浸润性宫颈癌的总5年生存率为80%,复发和转移率为24%.结论 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治疗时应注意保留早期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卵巢功能,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与老年宫颈癌有所不同,化疗在这类患者的治疗中有特殊意义.

    关键词: 年轻 宫颈癌
  •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崇庆国;王锋

    目的 探讨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年龄小于35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年龄大于36岁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行为、首发症状、宫颈体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类型、生存期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性行为年龄小、性伴侣数多;首发症状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宫颈糜烂多;0-Ⅱa期宫颈癌的比率高;非鳞癌比率高;预后差(P<0.05).结论 年轻宫颈癌患者具有自身临床及病理特点,预后较差,应做好青少年早期性教育,普及宫颈癌的防治知识,提高普查活检诊断技术,强调临床综合性治疗,以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肿瘤向局部和远处转移.

  • 年轻护士处理突发交通事故伤的心理培训及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赵静文;吴冰

    目的 提高年轻护士对于突发性交通事故急性伤害的处理水平,提升其心理素质,并分析全科医学教育在培训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急诊科29名新人职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为期1~2年的心理培训,在此期间主要针对突发性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训练,同时接受全科医学专业训练.安排突发交通事故伤害应急小组急救并行严格考核.结果 学员在培训的前1~3个月期间心理压力为(3.12±0.29)分,培训结束后为(2.11±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 5,P<0.05).结论 对于年轻护士集中开展突发交通事故伤的心理培训并结合全科医学教育,帮助年轻护士掌握常见的突发事件处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院前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提高对于应激事件的处理能力.

  • 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影像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孟菲菲;林青;崔春晓;费洁;苏晓慧;马锦竹;李丽丽

    目的:总结35岁以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1例年轻组(≤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分析总结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中病变的形状、边缘、密度、钙化形态、钙化分布、后方回声特点、血流信号等;对病变的组织学级别及淋巴结转移数量等进行分析,并选择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部分中年组(36~60岁)及老年组(≥61岁)乳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乳腺X线摄影:年轻组椭圆形、等密度肿块的比例大于老年组(均P<0.05),肿块边界清楚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均P<0.05),不定形钙化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均P<0.05).超声检查:年轻组椭圆形肿块的比例大于老年组(P=0.011),病变边界清楚、纵横比<1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年轻组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数量较中年组和老年组更多,组织学级别较中年组和老年组更高(P<0.05).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表现为良性病变特征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更多,组织学级别更高.

  • 年轻女性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1例

    作者:程守全;王诚;张步春;谢冰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因“反复胸闷胸痛5年,加重伴晕厥3 d”于2015年8月24日入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5年前始感胸闷、胸痛,多于受凉感冒及劳累后出现,位于胸骨后中下段,每次持续3~5 min,可自行缓解,曾就诊外院行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前3d于活动时出现上述症状,伴心悸,晕厥,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送至徐州利国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示:交界区心动过速。既往病史:体健,否认烟酒不良嗜好,否认吸毒史,否认冠心病家族遗传病史,月经周期、生育史正常,A型性格。入院查体:血压124/75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4次/min,律齐,A2﹥P2亢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患者入院前活动平板试验:阴性。入院后静息心电图示:Ⅲ、aVF导联T波倒置。心脏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反流(轻度),左心室射血分数64%。双侧颈动脉超声心动图示:双侧颈动脉未见明显斑块形成。动态心电图示:平均心率80次/min,慢心率50次/min,快心率89次/min,余未见心律失常。脑电图示:正常脑电图,正常脑电地形图。胸痛发作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V3~V6导联ST段压低,aVR导联ST段抬高(图1)。完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TA)示:右冠状动脉( RCA)中段管腔狭窄约75%,左前降支( LAD)近段节段性管腔闭塞可能(图2)。实验室检查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3%;甲状腺功能五项、免疫球蛋白、自身免疫系列、抗蛋白酶3抗体、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高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病毒全套均未见明显异常。2015年9月5日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 )示:左主干斑块浸润,LAD近中段发出第一对角支(D1)后完全闭塞,可见D1及RCA向LAD远段侧支循环,TIMI血流Ⅰ级;D1粗大无明显狭窄,回旋支( LCX)细小,中段完全闭塞,可见D1及RCA向LCX远段侧支循环, TIMI血流Ⅰ级;RCA中段斑块浸润,轻度狭窄,右优势型(图3)。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适应证,与患者家属沟通,拟行PCI,术中先后换用SION导丝及Fielder XT导丝反复调整均不能进入LAD远段真腔。 CAG示:LAD中段局部夹层形成(图4)。考虑手术时间较长及患者安全,放弃进一步操作。继续予以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每日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口服;美托洛尔47.5 mg、每日1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20 mg、每日2次口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口服。建议择期行PCI,于2015年9月8日出院。2015年9月12日患者突发胸闷、胸痛,伴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两眼上翻,本院急诊治疗好转后收入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CCU)。入院后1h出现两眼上翻,呼之不应,意识丧失,牙关紧闭,肢体抽动。心电监护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图5)。9月13日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1~V6导联T波倒置(图6)。心肌酶学检查示:9月12日超敏肌钙蛋白I 0.03μg/L,N末端脑钠肽前体292 pg/ml;9月16日超敏肌钙蛋白I 0.15μg/L,N末端脑钠肽前体332 pg/ml;9月19日超敏肌钙蛋白I﹤0.01μg/L。术前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2导联T波倒置(图7)。10月10日行择期PCI术中左冠状动脉造影时左主干痉挛(图8 A),对侧RCA造影时RCA开口痉挛(图8 B),撤出导管及注入硝酸甘油后缓解。此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建议药物抗痉挛保守治疗,家属要求尝试行PCI术开通LAD。开通LAD后由远及近置入2.5 mm ×28.0 mm、2.75 mm ×28.0 mm、3.0 mm ×28.0 mm药物洗脱支架(垠艺)。术后造影示:LAD无残余狭窄, TIMI血流Ⅲ级(图9)。安返病房后约1 h患者诉胸闷,伴大汗,心率73次/min,血压98/67mmHg。复查心电图较前无明显改变,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氧气吸入,自觉症状缓解,继续心电血压监护。约1h后再次诉胸闷、胸痛,较前剧烈。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2~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aVR、aVL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图10)。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心率30次/min,立即予以胸外按压,多巴胺、阿托品、补液等。监护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图11)。意识恢复,病情稳定后转入CCU。术后第2天超敏肌钙蛋白I﹥30μg/L;N端脑钠肽前体9752 pg/ml。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口服,替格瑞洛(倍林达)90 mg、每日2次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口服,尼可地尔5 mg、每日3次口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10 mg、每日3次口服,螺内酯20 mg、每日1次口服,托拉塞米10 mg、每日1次口服,心功能改善后加用地尔硫艹卓30 mg、每日3次口服。10月20日拟出院当日凌晨3:00再次出现胸闷、胸痛,伴意识丧失,经抢救无效死亡。发作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2~V6导联ST段压低,aVR导联ST段抬高,aVL导联呈QS型(图12)。

  • 年轻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与介入治疗的中远期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郭鹏飞;王嵘;肖苍松;汪成;申磊磊;高长青

    目的 对比评价45岁以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与经皮介入支架植入术(PCI)两种再血管化方式治疗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行CABG的45岁以下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58例(CABG组),同期在心内科行PCI治疗的45岁以下三支病变患者(PCI组)与CABG组按照1∶1的比例配对.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率、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免除率、桥血管及支架内通畅率,比较分析年轻早发冠心病患者采用两种再血管化治疗方式的近中远期预后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 CABG组与PCI组的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远期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BG组患者的重复再血管化免除率、桥血管/支架内通畅率和MACCE事件免除率明显高于PCI组(P<0.05).结论 对于三支病变的年轻患者,CABG和PCI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CABG的中远期预后优于PCI治疗.

  •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鲁双双;吴佳毅;费晓春;陈伟国;李亚芬;沈坤炜;朱丽

    目的 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临床病理指标对复发风险预测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且目前针对绝经前乳腺癌群体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探讨中国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年龄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9-01-01-2013-12-31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接受手术的绝经前浸润性乳腺癌1 259例患者信息,并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 入组1 259例患者,其中943例(74.9%)初诊年龄≥40岁,316例(25.1%)初诊年龄<40岁.<40岁组患者中三阴性型、HER2阳性型、组织学Ⅲ级、孕激素受体阴性及Ki-67高表达(Ki-67≥20%)的肿瘤比例为19.3%(61/316)、10.8%(34/316)、45.9%(145/316)、47.5%(150/316)和57.6%(182/316),均明显高于≥40岁患者组的17.2%(162/943)、8.1%(76/943)、33.8%(319/943)、38.1%(359/943)和43.6%(411/943),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和<0.001.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年龄是绝经前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影响因素.<40岁患者5年DFS明显劣于≥40岁患者,HR=1.6,95%CI为1.1~2.2;且年龄的预后价值仅在Luminal型患者中为显著,HR=2.0,95% CI为1.3~3.2.结论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40岁患者与≥40岁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分布显著不同,年龄主要为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预测指标.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年轻患者临床特征与诊治探讨

    作者:王昊天;蔡汶润;罗伟;曹旭晨

    目的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虽然是一种少见类型乳腺癌,但在我国患病人数仍很可观,而且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年轻双侧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综合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5-01 01-2008-12-31收治的15例≤40岁(30~40岁)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18例非年轻(>40岁)BPBC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年轻BPBC占同期全部BPBC的11.3%,年轻与非年轻BPBC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年轻BPBC患者初潮年龄早,生育次数少,第二原发癌处于病理学分期Ⅱ期的患者比例高,以上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BPBC与非年轻BPBC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1.1%和8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和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结论 年轻BPBC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BPBC,与非年轻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了二者预后的不同,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年轻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随访,以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分析

    作者:卢玉兰;刘晓梅;蔡红兵;黄奕;李晓兰;聂道梅;周全;潘凤莲;李志英;王晓燕;戴英

    目的 了解湖北省近30余年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地区、荆州地区、襄樊地区、黄冈地区以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75~2009年间收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年龄≤35岁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患者年龄>35岁为对照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75~2009年间收治宫颈癌患者6736例,其中年轻宫颈癌(研究组)820例中位年龄32岁,平均(31.49±3.28)岁;对照组5916例,年轻宫颈癌占同期宫颈癌比例分别为2.7%、2.9%、3.8%、8.6%、12.5%、15.4%和17.5%,年轻宫颈癌呈上升趋势;腺癌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年轻宫颈癌与对照组比较结婚年龄延后(P=0.03),孕产次低(P<0.001);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年轻宫颈癌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症状(36.4%);2.7%患者妇科检查宫颈无明显病灶.结论 年轻宫颈癌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起病较隐匿,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非鳞癌比例高.应重视对年轻女性的防癌普查,做到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 年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萍;徐兵河;马飞;李俏

    目的 分析年轻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年龄≤35 岁的年轻TNBC患者94例,所有患者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因素.结果 全组94例年轻TNBC患者,占同期收治年轻乳腺癌患者的12.0%.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共81例,占86.2%.分期为Ⅰ、Ⅱ、Ⅲ和Ⅳ期的患者分别有17例(18.1%)、48例(51.1%)、28例(29.8%)和1例(1.1%).14例(14.9%)患者存在脉管瘤栓.全组94例患者的1、3、5和7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8.3%、66.9%、59.7%和59.7%,1、3、5和7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8.9%、85.6%、72.9%和69.6%.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腋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以及有无脉管瘤栓对年轻TNBC患者的5年OS具有显著影响(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脉管瘤栓是影响年轻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在随访期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33 例患者中,29例发生于术后3年内,其余4例发生于术后3~4年间.结论 年轻TNBC 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点,需要探索更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阴道延长术临床分析

    作者:李潇;刘春玲

    目的 在对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一并实施卵巢自体带血管蒂移位+阴道延长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激素水平和性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实验组患者43例,在实施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一并实施卵巢自体带血管蒂移位+阴道延长术;对照组患者40例,实施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前后性生活满意度、阴道长度及实验室检查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40例患者出现明显的激素水平绝经变化和阴道缩短(P<0.05).结论 在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实施卵巢移位+阴道延长术,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对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维持效果好,很值得在临床普及和推广.

  • 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作者:荆珍;王晶

    目的 系统化总结分析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动脉造影结果,为临床医师不断改善提升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构筑和提供基础性经验借鉴条件.方法 择取2011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接受住院治疗处置的年轻心肌梗塞患者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病例记录资料展开全面系统的阅读梳理分析.系统化总结归纳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动脉造影结果 .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具备高血压疾病既往病史,有10例患者具备高胆固醇血症既往病史,有35例患者在本次接受治疗处置过程中规范测定了载脂蛋白含量生理指标,且有32例患者的ApoAI/ApoB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现状态异常.有13例患者具备明确的冠心病家族病史,有19例患者具备明确的高血压疾病或者是脑血管系统疾病家族病史,通过对患者临床病例记录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有38例患者可以确定明确的发病诱因:其中有14例患者因过度劳累而发病,有8例患者因饱餐而发病,有6例患者因饮酒而发病,有3例患者因短时间内大量吸烟而发病,有3例患者因饮酒、吸烟以及长期夜间打牌而发病.在针对全部患者展开动脉造影检查背景之下,证实有10例患者未出现明显异常,有32例患者发生单支病变,且分别有7例发生双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结论 心肌梗塞疾病的主要发病引致因素,包含过度劳累、饱餐、饮酒、短时间内大量吸烟,以及长时间熬夜打牌或者是打麻将等多个具体方面.针对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动脉造影结果展开全面系统梳理分析,能够助力临床相关科室医师,清晰认识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在针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背景之下,保障和支持患者能够顺利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 年轻患者腹壁造瘘术后的心理护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护理模式也不断地转变,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尤其对年轻患者腹壁造瘘术后的患者,负性情绪不仅影响疾病的康复,而且直接影响其今后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心理干预对该类病人显得尤为重要[1]。

  •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年轻患者术后谵妄中的应用

    作者:赵博;雷少青;刘恋;施思;袁泉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年轻患者术后谵妄的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40例术后谵妄入ICU的年轻患者,随机分为4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DS1组),小剂量联合组(DS2组),记录患者术后入ICU T1(0h)、T2(1h)、T3(2h)、T4(4h)、T5(8h)各时间点生命体征、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躁动评分(SAS)、CAM-ICU评分、舒芬太尼总用量及呼吸遗忘次数.结果 与D组相比较,其余3组在T2、T3、T4、T5时刻VAS,SAS和谵妄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T5其余3组心率,血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较,DS1组在T3,T4,T5时刻VAS,SAS和谵妄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2组舒芬太尼使用量,呼吸遗忘明显低于S组和DS1组(P<0.05).结论 对已发生谵妄的年轻患者,抑制疼痛可能是降低谵妄发生的基础,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减轻其不良反应.

  • 18~35岁年轻肥胖者心电学指标的探讨

    作者:张琴;万里凯;唐文红;杨苏萍;秦国伟;陈晓婕

    目的 探讨18~35岁中心型肥胖者与QT离散度及ST-T改变的心电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年龄18~35岁的39例单纯性中心型肥胖者(肥胖组)与34例正常体质量者(对照组)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及测量QT离散度(QTd)、校正后QT离散度(QTcd)、ST段及T波、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 肥胖组的BMI、WHR、QTd、QTcd 均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肥胖组出现ST-T改变的病例中QTd增大更明显.结论 年轻中心型肥胖者的QTd增大,尤其是伴有ST-T改变者中QTd增大更显著,提示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明显异常,并提出心电学指标有可能作为早期预测肥胖者具有较高患心血管病风险的一项参考指标.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