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教育探索》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拓新之作

时间:2013-11-15 10:55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我们学习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史,也是在以铜为镜,以史为鉴。我国语文教育发展源远流长,研究成果迭出,但对于语文教育历史的研究,长期以来,成果很少,可谓凤毛麟角。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者耿红卫教授能够以与时俱进的视角来研究语文教育,能够以创新的思想和观念来研究语文教育发展的规律,无疑对当前的语文教育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耿红卫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通观全书,与其他同类着作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视角独特。与时俱进研究语文教育历史,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语文教育历史的分期问题的解决。目前出现的关于语文教育历史研究方面的着作,迄今为止,在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上,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先后就有六种:第一种以叶苍岑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通论》为代表,将中学语文教育史分为三个时期:“五四”以前的传统语文教学期为第一时期,“五四”以后建国以前为第二时期,建国以来的语文教改期为第三时期。第二种以陈必祥主编的《语文教育发展史》为代表,将清末语文单独设科前定为古代语文教育期,之后到“五四”运动前为近代语文教育期,“五四”运动后为现代语文教育期。第三种以陈学法主编的《语文教育学》为代表,将语文教育史分为四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前为古代语文教育期,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为近代语文教育期,“五四”运动至建国前为现代语文教育期,建国以后为当代语文教育期。第四种以顾黄初所着的《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

  为代表,以清末语文独立设科为界线,将语文教育史分为传统语文教育和现代语文教育两大时期,现代语文教育期又以新中国诞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其中建国前发展期又以辛亥革命和1932年课程标准颁布为界分为三个时期。第五种以张隆华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史纲》为代表,以鸦片战争前为古代语文教育期,鸦片战争至新中国诞生前为近代语文教育期,解放后为现代语文教育期。第六种以曹洪顺、冯守仲主编的《语文教育学》为代表,将I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前定为传统语文教育期,之后至新中国诞生前为现代语文教育期,建国以来为当代语文教育期。可见,就语文教育历史的分期来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包罗万象。

  通过对刚才几部着作和教材有关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分期问题的梳理,我们发现,以上几部语文教育史着作的研究视角最近的也就停留在了当代,而没有关注到新近的历史。但该作者能站在时代前沿,摈弃旧有的思维模式,甚至是现成的结论,在丰富而真实的史料中探求新的东西,大胆革新,跨出了对新近语文教育历史研究的脚步,在对语文教育历史的分期上,与他人的观点不同,认为教育史应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1 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为古代语文教育期,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为近代语文教育期,之后至建国前为现代语文教育期,建国后至20世纪末为当代语文教育期,2000年以来为今代语文教育期。对语文教育历史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今代语文教育期”。

  作者启用“今代”一词作为区分与当代语文教育研究历史的标准,这一独特的视角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是立足在现实基础上的创新,体现了教材特点。这种对语文教育史的划分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突破了对今代历史的研究,研究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扩展。

  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该着作共分为九章,是以历史时期顺序为主线,以各个历史时期内的语文教育内容为依据来展开写作,审视与分析了中国整个语文教育的历史。同时,根据语文教育内容的内在逻辑确立了研究的框架,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说教学、语文学习、语文考试等方面论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史。通读全书,深感该着作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第一章先秦语文教育到第六章明清语文教育这一阶段中,这六章属于古代语文教育期,除先秦语文教育中有听说教学这一板块以外,其他五章就没有涉及到这一内容,是基于秦代以来,随着言文分离的发展和文言型书面语言的定型,听说教学逐步退出了古代语文教学舞台的历史事实。第七章近现代语文教育属于近代和现代语文教育期,由于研究内容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没有做具体的区分。第八章当代语文教育属于当代语文教育期。第九章今代语文教育属于今代语文教育期。第七至九章,听说教学又重新在语文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听说与读写等都列入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育历史资料的编排体例上,从先秦的语文教育到21世纪即今代的语文教育,每个时期作为一个章节来安排内容,在每章的内容安排上,基本上是按照课程与教学模块来梳理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并且每一板块的安排也一致,分章分节学习,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框架清晰明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查阅资料,体现了思路清晰、针对性强的特点。另外,每章后面附有思考和练习这一部分内容,具有能更高效地学习知识、更快捷地查阅资料的优势,是很好的学习教材和工具书。最后在教育史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的只混合谈识字写字、听说教学、阅读教学,而忽视了对语文学习、语文考试内容的编排的弊端,体现了结构严谨、取舍有度的特点,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教育史研究着作的独具特色的研究风格。3.体系完整。史料翔实该着作材料剪裁得当,体系完整有序,内容丰富翔实而不凌乱。史料翔实,为史料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史料建设是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几乎在每一页都有引注,在引注部分,既有语文教育界泰斗的巅峰之作,也有博古论今的教育学的学术着作,还有语文教育领域中最新的前沿动态的着作等,这些学术着作都广泛全面地被着者吸收和引用。书后的主要参考文献达93本,书目从时间跨度上包含了古代到现代,在内容上包含了心理学、教育学、史学以及课程论、教学法、考试制度等多个方面。可以看出该着作是以扎实的理论做铺垫的。深入到着作中,本书在体系安排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为古代语文教育期到2000年以来为今代语文教育期都一一合理安排,没有空缺哪一个时期或者哪一段历史的语文教育研究。在内容编排上:

  从识字写字教学、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到语文学习、语文考试等内容都做了详细和清晰的梳理编排。编排体系是系统而又完整的。本书打破了诸多语文教育史方面的着作在编排上大多是将识字写字教学、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内容杂糅在一起,不成系统的现象,而且之前的语文教育史着作很少涉猎语文学习、语文考试等方面的内容。而在《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一书中避免了这种问题的产生。作者在体系安排上从古至今都做出了清晰明了的安排,在内容上涉猎的比较全面。

  时代的需要是研究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近年来呈现出相对繁荣的景象,从深层次上加以审视,是语文教育改革深化的一种体现。一方面,人们迫切需要从以往的语文教育发展中了解、寻找、总结可资语文教育改革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任何改革都不能割断历史。实际上,今天的语文教育和过去的语文教育是一个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通过对语文教育历史变化历程的了解,可以让我们看清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现状和把握未来趋势。中国语文教育具有千年的历史,史料浩如烟海,选择哪些进入作者的笔下,这对作者是一种考量。读耿红卫博士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处处感到作者在文献资料梳理选择上的严谨细密与深刻独到。无论是叙写描画的语文教育史实,还是总结归纳的语文学习,都是在据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本上予以进行的,而这些语文教育史料的选择,都是经作者精心甄鉴遴选的。该着作在视角上的创新性、学术上的严谨性以及思维的前沿性方面都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借鉴。

  本文节选自《教育探索》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