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中国大学教学》论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与当代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

时间:2013-07-27 09:37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伴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形成和发展。礼仪使人类逐步改变了原始的蒙昧状态,进而发展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礼仪反映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它是民族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礼仪教育是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话题,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努力改变大学生中存在的“礼仪缺失”现象,这对当代大学生养成知礼、守礼、有礼的良好品行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一、民族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民族文化是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历史不同时期所创造的各种精神现象的一个总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亦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民族文化这个桥梁,礼仪已成为人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心意、增进了解的重要形式和纽带。因此,通过借助民族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秩序的基石。中国素以“礼仪之邦”

  着称于世,在民族文化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讲“礼”重“仪”。古人早就认识到礼仪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孔子主张“为政先礼”(《礼记·哀公问》)苟子则说“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大略》)。可以说,一个国家有没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及完备的礼仪规范,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成员对其是否自觉遵守,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

  第二,社会交往的纽带。《红楼梦》里有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世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这句话实际上指交际的重要性。社会心理学通过实验提出一个观点,即在交际活动中存在“相似性吸引”

  的现象,若人们在文化背景、生活状态、风俗习惯等方面接近,就容易在心里、感情、行为上趋于融合,产生共鸣和信任,进而凝聚感情。因此,在民族文化这个大背景下,通过进行礼仪教育,人们都能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程序约束自己,容易使人际情感得以沟通,相互之间更容易熟悉、理解,容易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缓解或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对立及矛盾,从而促成人际交往的成功和范围的扩大。

  第三,完善人格的途径。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文化的影响,其中,由此民族文化延伸出来的礼仪,对于一个人形成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着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健康人格具有以下标准:

  (1)自我广延的能力。能主动、直接地将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的兴趣和活动中,并且有许多朋友和爱好。(2)人际关系融洽。能够容忍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容忍自己与别人在价值观和信念上的差别,与他人的关系融洽,且具有同情心、亲密或爱的能力。

  (3)自我接纳,情绪上有安全感。能够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对自己有积极、乐观的看法,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象。(4)知觉的客观性。能够准确、客观地知觉周围现实和接受现实,并善于评价情境、作出判断。(5)现实客观的自我形象。能够正确理解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别,也能正确理解自己对别人和别人对自己看法之间的差别,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的现状。(6)统一的人生哲学。具有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能够把他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面向未来,其行为的动力来自长期的目标和计划。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标准与礼仪尤其是民族文化有许多一致的地方,良好的礼仪教育将有助于人们达到这些标准,从而不断完善的人格。

  二、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优势民族民间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而言的,贵州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精神现象,还包括留存在世的一切可以被感知的物质形式。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故贵州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民间文化是最有特色及保护价值的部分。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在贵州高原山区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内,各民族承袭着自己的传统,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积累,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它们之间既有相通性,但又各自独立,每一种文化经验和智慧以及信息库藏是无法完全替代的。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民间文学、民间工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习俗风情、传统节13、宗教信仰等等,其中不仅有古文化,如“夜郎文化”,贵州本土文化与周边文化诸如巴蜀文化、楚文化、滇文化等交融的文化资源,还有苗、布依、水、土家等历时久远、个性独特的民族文化。各种文化类型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相处,共生共荣却保持着各自的文化范式。这是因为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呈现以下特点及优势:

  第一,多元性。贵州民族文化多元共性,丰富多彩,文化生态保存较好。在贵州许多民族聚居区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文物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中外游客。特别是贵州少数民族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更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独具一格,与外界有着独特的交流渠道。如贵州苗语在全国甚至是世界掀起了一股苗族文化研究热;侗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侗族大歌”在世界引起了震动;被国际戏剧界称作“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傩戏等,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加上贵州处于地理位置及文化环境的边缘,历史上外来的影响较少涉及,使得贵州的民族文化资源有了保存下来的可能,并具有相对自由的色彩及其自在的原始形态,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此也延伸出丰富的礼仪文化,为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提供了许多文化资源。

  第二,自娱性。贵州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如被人们所熟知的侗族大歌、琵琶歌、苗族飞歌、芦笙舞、水族双舞、瑶族打猎舞、仡佬族踩堂舞、彝族斗牛舞等等。尤其是苗族的芦笙舞又称为“踩芦舞”,每年正月十六及二月五日,都要举行盛大的活动,人数往往上万人。侗族还有“饭养身,歌养心”的祖训。从中可以看出从前兼有娱神、自娱两种功能的贵州民族文化,在有些娱神功能淡化甚至是消失后,它自娱的功能使歌舞成了人们13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以歌舞传承文明,滋补心灵,陶冶性情,从而起到美化风俗的作用,这又给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带来许多启发。

  第三,道德性。贵州民族文化历来以习惯约束个人行为,但最主要的则是通过文化传承的方式,实行传统道德的影响与教化。道德通过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能起到法律所起不到的教育、示范作用。因此,在贵州民族民间,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政治权利如何交替,人们的道德规范、道德理想,诸如惩恶扬善、敬老爱幼、扶危济困、崇尚勤俭、反对好吃懒做等行为大部分通过习俗或口述史保存下来,给后世带来很大影响,不仅仅维持着正常的社会秩序,丰富了民族文化,还显示出传统道德伦理在社会发展中不断适应、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生命活力。

  第四,神秘性。如贵州民族文化中的夜郎文化遗存,由于两千多年前夜郎国被灭,不少显性文化现象中断,如红岩碑、岩画、悬棺葬、竹王传说等,都成为至今难以索解的古文化现象。贵州民间留存着的巫傩文化以及各种奇风异俗,都具有一定的神秘性。

  为了探寻前人的礼仪文化,这些神秘性颇能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民族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多样性的生存智慧,所有这些生存智慧是中华文明和文化传承的血脉,尤其是在今天的历史境遇中极具终极性的价值。通过丰富的民族文化来引领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说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集合各方面的有效资源,开辟多种渠道,形成合力,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另外,更需要当代大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审度、教育、锻炼、改造以及完善,从而实现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

  第一,凸显政府的导向作用。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带头人,党和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贵州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民族文化发展政策,因地、因民族制宜,进行文化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大力宣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及礼仪规范。在引导大众学习和宣传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应通过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分析和整理,将民族文化中蕴含的科学、进步的思想提炼出来,寻求当代礼仪教育与民族文化的结合点,打造承继民族文化的现代社会文明礼仪,如可以选择与El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公共场所礼仪、家庭利益等,融人一些具有民族色彩的礼仪,使礼仪文化在与时俱进中得到延续。礼仪宣传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塑造内外兼修的个人形象,使社会个体学会自尊和敬人,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共创一个和谐、友爱、文明的社会大环境。各级党和政府要重视大众的文明礼仪素质培养,并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礼仪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各类媒介应大力宣传民族文化和礼仪文化,广造舆论,努力营造浓厚的礼仪学习氛围等等。

  第二,在高校将民族文化与礼仪教育相融合。

  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礼仪素质的有效保证。高校应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将礼仪教育纳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抑或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程,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德育的效果和质量,以及改进和深化礼仪教育。高校的礼仪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知其然,知道该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礼仪文化蕴含了许多内容,学校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进行详细讲解,只有掌握民族文化和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修炼好内在德性,大学生在遇到生活中复杂的情景时才能游刃有余。

  学校可通过开设礼仪课程、举办礼仪文化讲座、成立礼仪文化社团、建立民族文化与礼仪教育网络平台、参观民风民俗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贵州民族文化资源的现状,在礼仪教学中融入以贵州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与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不仅仅符合“礼仪是道德规范的具体化”这一观点,还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由于礼仪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校不仅应让大学生了解礼仪常识和规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规范,做到“知行合一”。教师可通过讲授知识、模拟训练以及人际交往实践相结合,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的训练中,通过不断交换扮演角色,使学生经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处变不惊,培养他们稳定的礼仪品质。

  另外,在礼仪教学中凸显民族文化,应教会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也就是抛弃民族文化中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吸取民族文化精华,丰富礼仪教育的人文内涵。比如应摒弃那些封建迷信思想等,这些思想显示出与现代社会的精神理念相背离,在礼仪教育中应弃之不用。而那些谦恭宽厚、强调内省等民族文化精神与礼仪中强调自尊、敬人内涵是一致的。从民族文化中寻找现代礼仪的精神源头,将会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在学习中摆脱完全实用的目的,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赋予民族文化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内涵。

  第三,大学生自身应加强自身修养,主动学习。

  当代大学生是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该自觉主动地加强对民族文化和礼仪规范的学习,只有正确认识到它们的价值,才能正确运用,知行合一,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礼仪是人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而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讲文明实际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文明程度。应用、普及民族文化与礼仪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因此,在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中,通过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让大学生明白言谈举止、仪表等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及精神面貌,充分重视、汲取民族文化的因素,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对礼仪的认识、理解,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宣传,还可以丰富礼仪的人文内涵,利用民族文化在精神上提升学生的内涵和境界,培养当代大学生美的性情,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是节选自《中国大学教学》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