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重庆社会科学》关于哲学的简意梳理与探勘

时间:2013-06-12 11:08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哲学之意与哲学之用”是一个复杂而广阔的问题,不同的哲学家对之有不同的看法。企图给这样一个宏阔的问题公认或确切的答案是很不明智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做一简单的梳理和探勘。

  一、哲学之爱——哲学的本意与本质

  (一)哲学的本意——爱智慧关于哲学的定义,通常的说法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其意为,哲学是各种学说及理论体系的总说和高度概括。

  《哲学大辞典》上是这样界定的:“哲学是社会形态之一,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它是时代的精华、是文明的灵魂,它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言下之意,哲学仍是一种学问,既然是学问还是离不开各种学说和理论体系。

  对于哲学一般的说法和定义,指出了哲学的对象、方式与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可是对于哲学的本质依旧含糊、模糊。

  在古希腊最早的一批哲人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时,就以异常深刻的语言界定了哲学的最本质的功能。“哲学”一词并非汉语中本来就有,而是由日本明治时代的哲学家西周于1862年从英语翻译而来。英语中的“哲学”philosophy一词,又由古希腊philein和sophia两词演绎而来。前者是“爱”的意思,后者是“智慧”的意思,两者结合而成便是“爱智慧”,也就是哲学的本意。

  1.“爱”是什么因为“爱”是动词,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哲学就是一种“热爱并追求智慧”的态度及行为,远不是既定的知识、学说或理论,更不是一种学问。“爱”

  又是主观上的情感意愿,如此解读哲学,“爱智慧”

  就是“主观上喜欢智慧”的一种情感倾向。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开篇的第一句话说:人在本性上是求知的。追求知识和智慧是出自于人的本性。于是,哲学是一种运动、一种行为、一种价值取向。“爱”一字,既含有情感范畴中的喜好之意,也含有理智范畴的追求之意。“哲学是热爱并追求智慧的一种脑力劳动”。这样看来,似乎先前对哲学定义为理论体系或学问,严格来说只能是热爱并追求智慧的脑力劳动的产物,精神产品的物质化的结果,它们不能代替哲学的本意与本质。

  2.什么是“智慧”

  词典上说:“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哲学大辞典》上说:“智慧是对宇宙、人生这类大问题进行所谓判断的能力。”由此看来,智慧是一种能力,而且是思考人生大事的能力,不是生活小事的思维能力,生活小事的思维能力叫做“聪明”。所以哲人往往跳过或者忽略小事具象细节,拥有一种伟大的情怀,也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哲学爱智慧追求智慧的本性可以指向自然、指向社会,但更多的则是指向人类自身。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老子》(第三十三章)对“智”与“明”作了如下的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生存和发展的欲求就促使其对自身的存在进行反思和认知。我们也可以理解古希腊哲人那刻在德尔菲神庙上“人啊,请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千百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依旧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因此,哲学就其本意来说就是一种追求智慧的脑力活动,它不是给予人一种关于对象世界的固定的知识和既定的看法,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现成药方,而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为人们提供智慧和能力,使人们能够逐步摆脱愚昧,走向文明和自由。哲学的智慧之光对人类自身境遇的理性烛照,具有本源的意义。

  哲学就其本意来说就是一种追求智慧的脑力活动,智慧是一种能力,思考人生大事的能力。哲学是对思考人生大事的能力的热爱和追求。这样一来,比较清晰的是:哲学的对象是宇宙与人生的大问题;哲学的结果是诸多观点、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的形式是思维形式的高级形态;哲学的意义在于造就人生的思想者。

  (二)哲学的本质—— 向上与求新哲学的起源及本意决定了其本质是“向上和求新”。

  1.哲学活动决定性的开端——惊讶,指向“向上和求新”的意识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地地道道是哲学家的情绪,即惊讶,因为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决定性的起点”。惊讶和诧异是哲学活动的引线和动因。( ’哲学的起源不是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而只是起源于人们对种种事物的迷惑和惊讶。于是人们去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奥秘。惊讶是哲学活动决定性的开端和动力,也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人们之所以感到惊异,是由于不了解,莫名其妙,正是这种惊异推动人们去探讨、研究我们所处的世界的万事万物。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滴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问题,做出说明”,“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是为了想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惊异、好奇、探索的心态和情绪,就有了探索活动,从而不断地追问,层出不穷。人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也具有了思想和精神的维度。惊异也是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温床。

  探索活动指向“向上和求新”。探索活动本身又是一个漫长持久的过程,要使这一漫长的过程富有成效,我们必须保持有惊异的情绪和坚韧的意志。

  人类始终没有丧失自己的惊异或好奇的探索本性。由惊讶、惊异或好奇的情绪所激活的“向上和求新”意识为动力,便有了历史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

  2.对思考人生大事的能力之追求的哲学本意,其本质体现“向上和求新”的精神热爱与追求不是纯空间形态的,而是时间形态的。时间本身具有单向性、连续性和不可逆性。热爱与追求、向上与求新、推陈出新等等,都是单向性的、不可逆的和连续的。可以说哲学是含有了时间维度的一门科学,哲学具有了鲜明的时间特性,这也是其特殊之处。

  哲学不会往回走,也不能停止不前。只要时间在行进,哲学的本质就体现出“向上和求新”。以时间维度建立起来的哲学是不能重复的。人类在“热爱和追求智慧”的道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停止,更不能后退和无来由的超越。因而,哲学理论都是鲜活而有生命力的,不是机械的、僵硬的。“向上和求新”正是时间维度的表现,也是哲学精神之所在。

  本质上讲,大多学科不需要以“时间维度”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大厦,时间要求只是作为一个因素或要素来为自身服务,它们追求的是学问而不是某种能力,它们要的是具体的目的。追求能力重在过程,追求目的只看结果。在所有学科中,只有在时间维度上才谈得上热爱智慧、追求能力、“向上与求新”。而一切“向上与求新”的精神都是哲学精神。

  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对旧事物的否定和对新事物的肯定,来自这种时间维度上的“向上与求新”的哲学精神。有了哲学精神,人类的一切文明发展至今。

  一说起哲学,人们就想到着作、理论而想不到对智慧的追求,是缺乏时间维度的意识的表现。哲学追求的不是某种实在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是生产这些产品的能力,这才是哲学的本质、本意,也是哲学的力量。所以,说哲学是人类文明之魂最为恰当不过了。哲学的结果是诸多观点、学说和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哲学学说和理论体系,它的具体内蕴和存在方式,必然会受到生产力、具体科学乃至社会关系的多种限定。但是作为哲学最基本的规定爱智慧却始终作为一种光亮恒久地烛照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由此凸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哲学的特点——哲学问题与思维人之为人者决定了人类必须要有思想上的追求。哲学需要思考,思考则是人的本质规定和存在方式。哲学爱智的本意和向上与求新的本性决定了哲学是理性与心灵相结合的学科。心灵的属性决定了人类必然要思考,人处于不断的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思考则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聪明的人凭思想行事;领悟力较低的凭经验;愚昧的人凭需要;动物则凭本能。”这段话表明了思想对人生的重要性。哲学的问题和哲学的思维尤其体现了哲学的特点。

  (一)哲学问题的特性1.哲学需要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哲学爱智慧追求智慧的本性可以指向自然、指向社会,但更多的则是指向人类自身。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生存和发展的欲求就促使其对自身的存在进行反思和认知。哲学与其它学科截然不同,哲学所探讨的问题与人类自身休戚相关,人或人的生命的本质就是哲学的,哲学在人生命的最深处拨动着人类心灵之弦。l8世纪德国着名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曾给哲学下过一个新颖而绝妙的定义:

  “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把哲学和人生紧紧联系起来。哲学正是一种关于人类和每一个个体自我生存智慧的学问。德国哲学家康德更为简洁明快地提出:“哲学所从事的事业可以归结为如下一些问题:(1)我能认识什么?(2)我应该做些什么?(3)我可以希望什么?(4)人是什么?”康德所归纳的这一切都和人类的生存问题攸然相关。被誉为当代哲学中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之一— — 德国哲学家恩特斯·卡尔西在其名着《人论》中概述两千多年西方哲学思想关于人的各种哲学理论时,首先指出:“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从未改变和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4]( ’ 指出了西方哲学传统的真正精神之所在。哲学思考的出发点是自我,终极目标仍是自我。

  2.哲学问题具有基本性和普遍性哲学问题始终与人类相伴随的。哲学问题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把思维与存在或者心和物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看作是哲学的最重要的问题提出来。对这一问题所给的答案决定着我们对其它问题的态度。

  哲学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哲学问题虽然源于生活经验,但不是经验性的问题,即哲学问题只有在对经验生活的解释或理解上才能表现出来,但它们的答案不依赖于经验哲学理论,而是有思想的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人类不满足于日常经验性的生活,要求超越经验性的常识而得到对一般、普遍事物的把握。康德说过:“虽然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但是并不能说明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罗素也曾讲过:“我们不但承认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中抽取出来的,被经验所造成的,同时,还承认有些知识是先验的,意思是说,叫我们去思考它的那种经验并不足以证明它,而仅仅是使我们注意到我们可以无需任何经验上的证明就能证明了它的真理。”L5 哪’哲学问题也是最普遍的问题。

  当然,对人生的思考可以不是哲学的,而是经验的或者常识的,甚至可以是感性层面的,但哲学作为理性的最高睿智以其爱智慧的本性使这种思考能达到必然普遍的层面。

  3.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答案不同时期哲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所形成的学说与理论体系标示出人类智慧与思维能力的层次性和发展的轨迹,因而哲学探索的人生问题就有了承载其的命题。哲学是对宇宙和人生大问题进行探讨,所以哲学命题是无限多的、不可穷尽的。哲学爱智慧追求智慧的本性决定了哲学是理性与心灵相结合的学科,它热爱和追求的是理性思维和心灵解脱的能力。所以,没有固定的命题,而且一切命题没有终极的答案,这就是哲学。?(PIO)罗素的哲学生涯开始于他要雄心勃勃的寻找确定性的愿望,并试图在这样的确定性的基础上建立起知识的大厦。但综其一生,他却没有找到这样的确定性。《人类的知识》是罗素哲学生涯的最后一部着作,最后一页,他写道:“全部人类知识都是不确定的、不精确的和片面的。”罗素的哲学探讨表明哲学问题本身是不可能达到答案的。

  所以,企图把某一哲学问题的看法视为是终极性的绝对的答案的做法是错误的。哲学问题不可能有终极的解答。哲学与人类相伴随,只要人类存在着,人类就得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人类永远处于探讨哲学问题的永叵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命题,而且一切命题没有终极的答案,这就是哲学。为此,我们必须保持好学、探索的精神,不断前行。相反,也只有这样的哲学才能符合人类对智慧和思维能力的不断追求,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拉动人类的精神文明。

  (二)哲学思维的特质I.哲学的思维,要求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思想的自由与独立哲学只对于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意义的人才有其价值。单单热衷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利益的人,无暇思考生活现象背后更为深层的意义。正如马斯洛指出:“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这一需要我们可以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五层次的需要。哲学的关注只有在第五层次的需要上才有可能产生。哲学就是一种自由的思考,只有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才有可能进行自由的思考。而思想的自由和独立又是进行哲学思考的必要前提。[ ]‘2.哲学的思维,具有极强的反叛性与延展性“热爱与追求智慧”,哲学探索人生问题,需要命题,需要学说和理论体系。诸多观点、学说和理论体系也是哲学的结果。哲学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具体内蕴和存在方式,必然会受到生产力、具体科学乃至社会关系的多种限定。但是学说和理论体系在时间维度上也呈现出“建立、巩固、发展创新”这种“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形态,这正是哲学精神所要求的,也正是时间维度的体现。

  打破旧的学说与理论体系,建立新的学说和理论体系,这种反叛性正是思维能力提高的结果。当新的学说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后,需要巩固它、发展它,于是思维能力在此呈现出延展性、发散性,这也是思维能力进一步丰富扩展的结果。当这种新学说和体系发展到极限时,也正是人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时,思维的反叛性又占到上风,更新的观念产生了。此时,具有大师气质的哲学家会峰回路转,在那极窄却又是无限的缝隙中建立起更新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正是在这种“反叛、延展、反叛”的过程中,人类的思维得以提高、人类的智慧得以丰富、人类心灵的境界得以升华。也正是这种“反叛、延展、反叛”的过程,呈现出人类智慧和思维能力的层次性,标示出人类智慧与思维能力发展的轨迹。

  3.哲学思维更具有开放性和衍射力哲学对人生智慧的发掘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开放性和衍射力。哲学不会把关于某些问题的个别结论和具体解说视为亘古不变的教条,而只是以批判的眼光,把人的思维运动引向不疲倦的反思,引向不停顿的自我否定超越,使得人类理性思维摆脱封闭和惰性。各门具体科学在考察特定对象并企求获得合理性的结果时,总是要借助于统一的普遍的思维框架,涉及到人类认识运动的整个过程和成果,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面向哲学,受到哲学的启迪。

  哲学理论不仅在事实上体现对人对世界的真理性把握,而且在价值上凝结着人的理想、激情和对现实的超越,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认识工具,参与和指导主体社会实践,从而提高人类实践活动的理性成分和主体自由,自觉顺应和控制自然社会和现实人生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哲学之功用— — 智慧之光的烛照哲学从其诞生之日直至今H的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只是孜孜寻求具有确定性的知识。一部哲学史就是不同观念、思想、意见堆积的历史。在崇尚实用的时代,哲学似乎没有实用价值,其实不然。

  (一)人类需要哲学1.人类的心灵需要哲学的慰藉人类之所以是高于其它任何生物的高级动物,在于人类的心灵需要慰藉。一方面,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性的理由;另一方面,心灵又需要用情感来慰藉。心灵以情感为本,以理性为重。人性中最原始的感觉、最潜在的本能,也是害怕孤独、害怕无助。

  为了消除这种孤独和无助,人们总是要找个理由来依托,人的心灵需要一个合适的落点,这样活着才心里光明、活得心里踏实。这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是心理的需要。哲学就是人们 t7灵前方的一棵树,解除心灵的孤独和紧张。

  心灵是人类理性与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理性与情感的巅峰。心灵需要以理性与情感为基础,同时也是情感与理性得以升华的本体。情感使人活得有趣,理性使人活的轻松。而且,一劳永逸不是人生的本意,不是心灵需要的归宿;永远追求才是人生本意,才是心灵所需。

  2.思考之痛苦,却带来欢乐与幸福心灵决定了人类必然要思考。思考是痛苦的,思想会带给人生痛苦。因为真正的思想者总是要批判和超越人生那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存在。思想所认定的目标是改变现实,塑造一个理想的自我人生。

  可现实作为一种既定的存在又带着沉重的惰性,现实的人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因循或固守这种惰性,于是,思想者总会显得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是必然的。

  正是思想的痛苦,才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和幸福。蒙田说:“人的身躯是渺小和短暂的,而思想是伟大和永恒的。”思想使人类在宇宙中获得了“万物之灵”的美誉。没有痛苦的感受,随之失去的便是幸福的快感。哲学也是思想中的一片净土,时常会在其中发现乐趣。哲学理性所构筑的思想之屋也许是人类最后的生命家园。

  (二)哲学造就人生的思想者1.思想对于人生之重要人的伟大在于人有自己的思想,动物则没有自己的思想。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认真对待和重视自己的思想。只有那些珍惜自己思想的人才会注意汲取思想的养料。珍惜地培植、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思想,并对思想进行反思,在思想中思想。这种思想反思或者精神的反思就是思想的自觉或精神的自觉。

  能够进行思想的反思或精神的反思的人,就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获得思想的自由和幸福。这个意义上的幸福也许才是真正的幸福。反思不但能知道为什么能够得到幸福,幸福的源泉来自何处,而且能够得到幸福并且把持住自己所追求的幸福。正因如此,思想者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所以,哲学的思考和烛照使心灵有了栖身之处,找到精神的家园,从而感到释然、欣慰和幸福,哲学的意义在于造就人生的思想者。思想对人生之重要,从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正是思想使人与动物、智者与愚者分道扬镳。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使自己成为人生的思想者。但惟有哲学的智慧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深刻的思想者。

  2.哲学造就人生的思想者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谈到哲学的功能时说过:什么是哲学的问题肯定有争议,但有一点却没有异议,那就是哲学是由各种思考所构成的认识。哲学因此有两个用处:一是对那些不能加以精确认识的东西保持活跃的思维;二是对那些我们自以为认识,而实际上并未认识的东西进行思考。罗素对哲学及其功能的说法极富启发意义。在我们的人生中,肯定有许多未能精确定量研究的东西,也肯定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但事实上并不认识的东西。这一切都只有借助哲学的智慧才可能认识和把握。哲学造就人生的思想者,使我们拥有自觉的、充满理性和睿智的人生。

  任何自我人生都需要有自觉的思想,用哲学的慧眼来审视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拥有的人生,哲学的智慧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思想者。当今的中国,处于转型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不能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精神家园中。因此,置身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更是要学会独立与自觉地思想。这样,我们就不会在市场经济锱铢必较的拜金主义甚至声色犬马的诱惑中迷失自我的心性;也不会在开放的世界中,受到西方思潮,尤其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而使自我沉沦;更不会因价值观的转型、激荡甚至是冲突而使自我生命陷于迷惘、困惑甚至悲观和绝望之境。(人类历史在不断地进步与向上,人类的生活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人类的思想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充实,人类的心灵所以能充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和好奇,这源于哲学精神爱智的本意与向上求新的本质的激活。在我们的人生活动中,科学的本质是认知,宗教的本质是信仰,艺术的本质是激情,而哲学则把认知、信仰、激情统一于智慧之中。因此,我们的人生活动需要哲学的智慧,需要人生的思想者。

  正是在这种智慧与思想之光的烛照中洞察社会与人生的奥蕴,从而在顺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造就自我真、善、美的理想人生。

  本文节选自《重庆社会科学》的社科论文,欢迎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