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整合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模式的构建

时间:2014-03-19 09:52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社会工作专业是秉承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特有的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社会整合。个体需要的多层次性和差别性,要求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和对服务对象进行差别化服务的能力。要想获得这种能力,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储备,同时还需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在国际上,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做出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必须进行800个小时的实习的规定,而且这一规定已经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惯例。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已逐渐进入决策层和管理层视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由于社会工作专业与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组织的发育有很强的关联性,而社会结构的南北差异、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不平衡,使处于不同地域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模式。由于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社会工作实习也带有与其他地域很大差异性的特点。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践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如何整合现有社会资源为专业实践教学服务,如何保证800小时的实习实践的有效性?如何考评专业实践的质量,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教学中给予明确的回答。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主要模式社会工作实习是指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过程。长期以来,社会工作实务界形成了三种常见的社会工作实习模式:第一、以实习的时间安排来划分,可以分为集中实习和同步实习。集中实习是指在课程进行一段时间或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的全日制实习。这种实习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对实习过程可以全方位了解,同时也便于老师的督导以及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协调与沟通。但是这种集中实习也有其局限性,即学生的知识储备很难发挥出来,课堂上所学理论、方法不能及时得到回馈,也许到了基地之后,原来所学知识已经忘却,知行难以做到统一。同步式实习指实习活动与课堂讲授穿插进行,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能够很好地做到知行统一。但这种实习的缺点,是不便于教学实践的管理,需要对实习课程做出详细的安排,避免和其他课程的学习相冲突。第二、以实习地点的安排,可以分为就地实习与异地实习。就地实习就是在学生学校所在地就近安排实习,这种实习方式便于对学生的管理,也方便对学生的食宿进行安排,同时学校老师可以进行及时督导。但是就地实习也存在不足,即供学生选择的机构比较有限,学生更愿意选择那些能满足其就业意愿的机构进行实行,在实习过程中,与实习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其就业做准备。异地实习指离开学校驻地而到异地进行的专业实习,这种实习的好处在于实习机构的选择面比较广泛,便于学生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但是这种实习的缺点也有很多,比如安排食宿的困难,安全因素的隐患,也不方便老师的及时督导。第三、以实习场所来划分的专业实习,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即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实习,政府相关部门实习,居民社区实习。专业机构的实习便于学生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际部门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但是专业机构实习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实践的范围比较狭窄,再有,专业机构实习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如果专业技能掌握的不扎实,有可能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因此专业机构的实习特别需要老师和督导的跟进。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实习,即学生到福利传递相关的政府机构进行实习,这一实习的优点是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福利传递机制和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学生掌握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但是在政府机构的实习有可能使学生忙于事务性或行政性工作,偏离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需求,也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践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居民社区的实习,即学生到社区这一层级的具体实务部门进行实习,这种实习方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将自己平日所学的社会工作方法、理念和价值观直接作用于服务对象。但是这种实习也存在问题,由于目前中国特别是北方的社区基本上履行的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面向基层社区群众的直接服务功能基本上缺失或处于弱化的状态,因此去社区层面进行的实习,要么是处理一些行政性事务,成为政府管理的一个助手,要么依赖于政府的计划行事,形成运动战式社会管理和服务,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将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和方法运用到具体有需要的人或群体,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无价值感,甚至对自己专业的专业性产生怀疑。
 
  二、整合社会工作实习模式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碎片化的材料,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有效链接,从而使这些零散的材料更加有价值和有效率。为了避免各种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缺点,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采取了整合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模式。这种整合模式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各种实践模式的整合;其次是在社会工作实习机构和实习基地方面注重实现全方位的整合。
 
  (1)整合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嵌入式发展。东北地区在长期的单位制惯习下,形成了对政府资源的强力依赖关系,民间组织发展不健全,学生的实践只能到民政部门所辖的社区以及福利院舍等事业单位进行。
 
  但是这些机构在接收实习生的时候,并不能提供一个长期的可供体验、见习、实操等一系列符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规律的实习条件和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模式的引领下,采取了社会工作实习嵌入发展的办法,与驻地的民政部门签订了实习、培训合同,以民政部门为依托,在民政部门的协调下开展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形成渐进的、可持续的、常态化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在民政部门的协调下,以民政部社会工作试点单位为依托,在学校驻地的养老院、救助站、福利院、孤儿学校、家庭寄养中心、社区等部门共建立了46个实习基地,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
 
  (2)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双导师制。就目前国内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各高校来看,社会工作的专业师资大多数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等专业师资转换而来,在社会工作专业研究和专业实践上,距国际上要求的通行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如何指导专业实践和及时进行专业督导跟进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和差别,当学生在专业实践中遇到伦理难题、价值冲突的时候,专业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及时的指导,但是在面对具体的服务对象的时候,由于专业教师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实践和专业督导的训练,在社会工作实务相关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帮助学生建立专业信心,减少实习压力以及实习中的挫败感等方面,专业教师往往缺少经验,对学生的指导经常是力不从心,导致学生对专业实习很茫然。为了解决实习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采取双导师制,即实训导师与专业导师相结合。实训导师来自于社区、院舍、福利服务行政机关等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曾先后聘请了26位专业实训导师,实训导师的聘任条件主要考核两个方面,一是一线实务工作者或机构的行政管理者;二是一线实务者必须具有初级以上的社会工作师资格,并从事相关实务工作至少三年以上。通过整合现有的社会资源,将双导师制纳入到学生的专业实践中,当学生在具体的实践环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时,由实训导师进行督导和跟进,这样基本上解决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的难题。
 
  (3)制定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实习模式。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均包括三类领域,即叙述性、程序性与条件性知识。叙述性的知识是指事实的信息(知道是什么);程序性的知识是指将叙述性的知识加以积累再转换成功能性的单位,以统整含领域特殊性的策略(知道如何做)。条件性的知识则是指在何时何处去取得某些事实,或是运用某些特别的程序。这些知识之间彼此相互关联,只有当个体对某个领域熟悉时,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信息,当个体具有机会去检视并规范自己的学习情形时,将使自己的知识掌握得更好。社会工作专业正如前文所述,是一门注重实践的的、常态化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在民政部门的协调下,以民政部社会工作试点单位为依托,在学校驻地的养老院、救助站、福利院、孤儿学校、家庭寄养中心、社区等部门共建立了46个实习基地,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
 
  (2)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双导师制。就目前国内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各高校来看,社会工作的专业师资大多数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等专业师资转换而来,在社会工作专业研究和专业实践上,距国际上要求的通行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如何指导专业实践和及时进行专业督导跟进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和差别,当学生在专业实践中遇到伦理难题、价值冲突的时候,专业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及时的指导,但是在面对具体的服务对象的时候,由于专业教师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实践和专业督导的训练,在社会工作实务相关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帮助学生建立专业信心,减少实习压力以及实习中的挫败感等方面,专业教师往往缺少经验,对学生的指导经常是力不从心,导致学生对专业实习很茫然。为了解决实习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采取双导师制,即实训导师与专业导师相结合。实训导师来自于社区、院舍、福利服务行政机关等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曾先后聘请了26位专业实训导师,实训导师的聘任条件主要考核两个方面,一是一线实务工作者或机构的行政管理者;二是一线实务者必须具有初级以上的社会工作师资格,并从事相关实务工作至少三年以上。通过整合现有的社会资源,将双导师制纳入到学生的专业实践中,当学生在具体的实践环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时,由实训导师进行督导和跟进,这样基本上解决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的难题。
 
  (3)制定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实习模式。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均包括三类领域,即叙述性、程序性与条件性知识。叙述性的知识是指事实的信息(知道是什么);程序性的知识是指将叙述性的知识加以积累再转换成功能性的单位,以统整含领域特殊性的策略(知道如何做)。条件性的知识则是指在何时何处去取得某些事实,或是运用某些特别的程序。这些知识之间彼此相互关联,只有当个体对某个领域熟悉时,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信息,当个体具有机会去检视并规范自己的学习情形时,将使自己的知识掌握得更好。社会工作专业正如前文所述,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和专业,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专业按照知识学习的规律性,探索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实践教学的模式,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这样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即体验认知式教学——实验性教学——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模式。体验认知式教学主要在大一阶段,配合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导论课程展开,通过新生适应工作坊、社区探访、机构探访等,从感性上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主要领域。实验性教学主要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社会工作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在大二阶段进行,配合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课程展开。第三阶段的实践教学在大三阶段进行,派遣学生到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进行见习观察,同时在督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规划、执行、评估社会福利服务方案,培养学生的领导、组织、协调、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配合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等课程进行。顶岗实习在大四阶段进行,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派驻到其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或相关机构,形成就业取向。
 
  三、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考评体系的建构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一直在给学生强调专业实习的重要性,但是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实习,怎样的实习才算是合格的实习?有没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作为标准来衡量社会工作的专业实习?目前在国内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地域差异性,各地的实习条件不同,实习内容不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实习标准,因此各地的实习都在探索和摸索中前进。经过多年的专业实习实践,已经形成了符合自己地域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考评体系。这一考评体系主要包括,探访类实践的考评内容与指标;见习类实践的考评内容与指标;实际操作类实践的考评内容与指标。
 
  (1)探访类实践的考评内容与指标。探访类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种,即机构探访与社区探访。机构探访是指学生在实践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相关社会工作机构进行专业探访活动。由于本地还没有建立类似于南方的非营利的社会服务机构,因此目前的机构探访主要是在民政部门所属的以福利传输为特征的事业单位。机构探访中,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通过探访了解实习机构建立的背景与成立的  目的;认识并了解实习机构的服务提供情况、机构运作模式,对机构提供的服务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对实习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进行评估。在探访机构的过程中要与机构主要负责人、机构主管部门的领导进行访谈。机构探访在大学一年级进行,机构探访的考核以访谈笔录和探访报告方式来进行。探访报告的格式不限,但是内容上有限制,第一,在具体行文中,要对机构的成立原因、成立背景、成立时间、成立的目标、资金来源和数量、工作手法和社会工作价值与信念方面的践行情况进行报告。第二,实习机构的服务使用者是哪些人?
 
  他们年龄结构、性别、兴趣和居住区域主要在哪里?第三,服务机构在提供相应的服务上的优势是哪些?难处有哪些?这些难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机构本身的原因还是外部如政府的原因?有没有可替代性的其他服务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机构的目标和宗旨?
 
  (2)实习日记和周记制度。实习日记和周记是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所思所想所观察到的事件、事实进行记录并进行专业反思的一种方法。实习周记可长可短,但是必须形成专业反思。这种模式主要用在集中实习中,只要学生从事为期至少一周的专业实习就需要实行周记制度,学生从事专业实习半天及以上就要实行日记制度。通过日记和周记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反思能力。集中式实习周记不得少于8篇,全部实习周记在字数上要求4000字,按照规定模式填写。
 
  (3)实际操作类服务评定。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配合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以及社区社会工作的教学实际,学生在专业导师和实训导师的指导下,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个案服务、小组服务和社区社会工作策划。
 
  这三种方法的实习可以寻求其他成员的协助,但实习报告人必须是主要负责人。个案工作必须有规范的流程,接案、预估、服务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估及结案、跟进等。要求每一步都要在指导教师和实训导师的指导下写出工作反思。小组工作策划要求针对实践过程中服务对象的需求,在进行问题预估和需求评鉴之后进行小组活动策划,小组活动策划必须按照规范的小组活动流程进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策划是在完成社区探访的基础上,根据社区需求评鉴进行的社区服务方案策划,策划方案要有针对性,必要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习方案的要求进行。该方案策划一般放在集中实习模式中,采取综合的社会工作方法,至少要进行6期活动。
 
  四、问题与不足尽管经过多年的实验和尝试,形成了适合东北地域特色的实践模式,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然是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学生在实习中还存在本本主义,不能将实践活动与学院式实习取向很好地结合。过于理论化的实践不能满足实际服务对象的需求,学生产生极强的挫败感;第二,不能把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与伦理守则很好地融人到专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背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事情,需要实习导师及时跟进督导;第三,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服务具有很强的行政性色彩,不便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常态化进行;第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跟进督导,形成反思性的经验总结,特别是在实习中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和经验没有形成个案管理,导致典型经验的流失,这些都是在今后实践教学中要改进的内容。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