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拓展劳动就业渠道问题研究

时间:2013-01-07 11:11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毕业论文,主要阐述了拓展劳动就业渠道问题研究,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构建合理的产业发展结构

  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统筹发展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使未来产业结构更匹配劳动力市场的构成状况,最终形成劳动力就业市场中市场需求与劳动力的契合度。2012年4月,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2012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83.2%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以上各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6.6%、14.3%、12.9%、8.9%、5.7%和4.8%。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用人需求分别占第二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84.3%和11%,二者合计为95.3%;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用人需求分别占第三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26.1%、23.6%、16.2%和10.5%,四项合计为76.4%。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就业需求集中在传统的以制造业、建筑行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中,而原本对劳动力吸纳最多的第三产业的需求甚少。

  第三产业就业需求的涵盖范围广,吸纳量大,基本上可以覆盖不同文化、年龄、技能的劳动力群体。例如展销、餐饮、配送等行业可以吸纳大量低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群体;而新兴的电子服务、网络、文化产业可以吸纳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群体,比如目前就业困难、领域广泛、文化水平高的大学生就业群体。从目前就业市场需求分析来看,第三产业远远没有达到应当具备的劳动力吸纳水平。当然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也逐渐蓬勃而起,但是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相对于目前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还要注重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比如劳动力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的,国家要相对进行政策、资金的扶持与鼓励。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也是协调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最佳杠杆。

  二、合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城乡统筹协调。这“两个统筹”可以相应解决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协调。首先东、中、西三个区域劳动力市场需求严重不平衡。东部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保障、就业机会、居住环境、社会福利水平较中西部高,因此吸引各层次劳动群体去东部发展,创造机会。但是东部地区虽然经济总量大,就业需求大,但总不能避免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导致东部一些城市失业率偏高。而部分中西部城市,尤其是地域偏僻、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城市,一方面留不住高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安置不了大量的低文化水平的本地劳动力群体,造成双重矛盾。而这种现存的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势必会影响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恶性循环。合理协调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一方面将东部发达地区资源耗费大、就业需求量大的传统制造行业尽快向中西部欠发达的地区转移,以解决当地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尽可能创造吸引人才的社会就业环境,留住高水平人才,缓解东部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这种协调会形成两利的局面,促进我国劳动就业市场区域性不平衡问题的解决。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更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极速的发展势必侵占农村资源,最严重的当属土地问题的紧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城镇化盲目扩张的问题。城市需要发展,需要农村土地资源,然而土地是农民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一些城市盲目扩张,引进的一些发展项目在占用农民土地资产的同时,并没有相应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当地农民失去土地,资产转出却在当地找不到谋生的手段,只能去城市寻求适当的工作机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民工群体的就业问题,也给城市就业市场带来压力。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但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考虑具体实施的情况,综合考量各种问题。在占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同时,兼顾当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就需要国家调控这只有形的手加强把控,严格审批农村用地,严控发展前景小、只占资源不解决就业的发展项目;另一方面,农村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样堪忧,大量劳动力迁出,土地资源占用浪费情况严重。加快新农村建设,集中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种植方式是有效可行办法。

  三、着重关注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群体

  农民工就业问题矛盾重重,涵盖社会问题复杂,这是我国长期关注并坚持改善的问题。目前,农民工就业市场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各大城市频频出现农民工荒的局面;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资源闲置。协调农民工就业市场需要从权利保障、技能培训、当地安置、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解决,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目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已成社会公认问题,难以解决也亟须解决。同样是来自《2011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的数据,从用人单位的要求看,87%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比重为39%;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为23%;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25%。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占41.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占24.7%;大专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占34.2%。这说明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小于需,存在大量闲置的高素质劳动群体。大学生就业问题涵盖许多矛盾,比如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脱钩,教育水平与单位实际用人水平不符,大学生就业指导缺失等,这些矛盾也是需要长期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但我们从劳动就业这一角度来看,必须关注大学生就业群体,不仅因为目前矛盾凸显,也因为大学生群体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甚大,不容社会忽视。

  四、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自九十年代以来,民营经济一直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据统计,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所吸纳的劳动力占城镇就业增量的80%左右。在农村地区,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大部分在民营经济中实现了就业。我国民营经济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近1.5亿人,约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30%。在2,8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在民营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中实现了再就业。在高校扩招以后,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求职队伍中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趋严峻。据国家人事部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2005年民营企业吸纳的高校毕业生占58.3%,超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比例。然而,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民营经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减弱,仅从大学生就业选择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向党、政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等部门,民营往往成为最后的选择。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提高民营企业的薪酬福利,规范民营企业的制度规范,提升民营企业的声望,引导劳动群体就业观念。

  五、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劳动力市场发挥协调劳动者就业供需关系的作用。我国过去曾经长期使用“统包统分”的劳动力分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渐引进劳动力市场观念,但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不完善。劳动力市场在协调供求关系、促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明显,是劳动市场供需双方的粘合剂和润滑剂。目前,一些就业中介组织遍地而起,在引导当地劳动群体就业方面效果显着。另外,一些大型猎头公司、就业网站等新兴就业渠道蓬勃发展。然而,目前劳动力市场还存在诸多风险与制度漏洞,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及时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劳动市场的作用。面对目前劳动力就业矛盾凸显的社会问题,国家应当建立劳动就业公共服务部门,指导就业困难及失业人员上岗,发挥国家公共服务功能。

  就业问题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关乎国民幸福,关乎社会稳定;就业问题存在于每一个发展时期,也存在每一个经济发展体中。因此,解决就业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从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各个社会层面统筹考量,协调缓解。根据目前我国实际发展情况,从协调产业结构、统筹区域经济、关注矛盾凸显的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群体、发展民营经济、完善劳动力市场等五个方面努力,尽可能快速有效地缓解就业问题,使就业水平契合目前总体经济发展。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