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请把审美意识和教育放在一起

时间:2012-08-29 14:54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 点击:

  一、在朗读中感受文本的棉韵美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感受课文的灵敏性。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感受美,要感受美就必须去发现美,那就必须具有感受美的灵敏性。《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i卖,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古人也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以审美感受为基础,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个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包含的神韵美。让学生与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把作者的情感通过声音传达出来。例如,(荷塘月色》中,作者描述了一幅幅清幽美妙的图画:荷塘、荷叶、荷花、月色、荷香……这些平曰里稀疏平常的事物,在作者笔下都如此娇艳动人。原因是这些与作者当时隐隐的悲愤和彷徨、深沉的孤独与苦闷交融。只有领会了作者的心境,才谈得上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把握,才有可能结合读者的体味进行第二次创造,感受文章的神韵美。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朗读一一有表惰的朗读。而这样的朗读,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昕者.都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

  有表情朗读课文,把握审美通感。审美通感是一种在审美感受的诱发下,葫发出新的审美感受。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昕潮》中,··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指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作者把用作昕觉上的海浪声移植到视觉和触觉上,海浪的声调令人惬意,海浪的音色令人心甜。海浪的音质那么动听,海浪的音量轻柔,这落潮音响多么温柔,多么甜蜜,多么动听,多么和谐。这简直就是一阙优美的令人心旷神怡的轻音乐,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这种审美通感的把握,不是教师的简单讲解就能领悟得了的,它要求学生必须用心,通过朗读,用发现美的眼睛,用思索的每一根神经去体昧,去欣赏。

  这样朗读,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

  二、舍IJi爱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

  情包蕴在文章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课堂教学时,模拟现场或者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再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精彩的画面以及电教设备等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情景,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要旨的欲望。例如,学习《莱茵》一课时,课前反复播放歌曲《在水方>,学生在优美的旋

  律中,初步感受到主人公如痴如醉,脉脉难言,求索追寻意中人而不得的情境。于是,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原歌词的出处,在这种情况下把课文展示给学生,学生们也读得如醉如痴,教师再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文中那种天长水阔秋景无限,烟?皮浩渺的景象和诗人如梦如幻神情恍惚的情慷。这种景致和情慷浑然一体,诗人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的心情与深秋一派的景象浑然体。此情此景细细品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深邃,意象无穷。又如,(黄河颂》播放多媒体资料:黄河俯瞰图,感知九曲黄河的源远流长,播放壶口瀑布的实景片,真切感受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咆哮万里的伟大气魄,这样就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所描绘的优美情境中来,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诗歌,学生也必然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课堂也必然充满美的旋律。

  推荐阅读:《语文建设》

  三、启发想象,再现情境,通过描述美表述美,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审美创造

  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笔描绘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也是激发审美情趣的一种有效方式的切入点。如教学《君子于役》时,叫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根据文中刻画的日常生活细节提供的空间,通过想象,置身其中,用手中的笔把它变成画面,并进行展示,然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的构思和内容表述出来。学生在这样的审美活动中,再去阅读,从而融入诗中思妇倚门怀人那柔肠寸断悲伤凄婉的艺术氛围,最终理解诗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和所蕴含的情思。这样,学生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从而升华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发现。又如,(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仅用84个字,就表达了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其中包含贬滴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而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仅用18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 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子,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这样,学生通过想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进行了审美再创造,同时也得到了审美享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具体内容,切实做到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的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师生情感融合、共鸣美,那么,就能创造一个充满美的旋律的课堂,体现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