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浅探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

时间:2012-09-20 10:44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 点击:

  2008年12月9日,我市举行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讨活动,教学内容涉及PPT超级链接、资源管理的利器、图像处理好帮手等。三堂研讨课的共同特点就是教师都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讼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授。课后,我一直在深思:新标准课程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信息技术,通过完成特定的操作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其自身的信息素养。下面谈谈本人在多年教学中的点滴经验。

  任务的真实性任务的设计既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又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任务应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不是虚构的、生造的。如在《资源管理的利器》中,不要在给文件或文件夹取名时随便输入几个没有实质意义的字母或数字,如文件夹名称为123或ABC。而文件夹的命名应该比较真实,有实际意义:如歌曲、照片、视频、游戏、安装软件等。因为这样便于学生分门别类摆放资源,养成快速、合理地整理文件夹的习惯,真正明白这一操作的实际意义和可行性。

  再如,在"网上申请免费邮箱"教学时,设计的任务是"先请同学尽可能在不同的网站(确保上网速度)申请自己的免费邮箱,正确设计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防止同学们忘记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申请成功后给老师发封信,正文内容为想跟老师说的话语。老师收到你的来信后,会及时给你回信。"当你下发这样的任务后,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想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进行交流。特别是当同学们收到老师的回信时,笑得那么灿烂,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因此在平时任务的设计中,充分体现其真实性,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学习、探求的欲望,而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实际情况有时是很复杂的,为了教学需要可以对实际的例子作一些简化,但这种简化必须是在可允许范围内的。如在Excel教学中,例如一个班学生成绩,在举例中可以只用10个人,科目可以是2-3科。当然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多输几个同学多输几门课的成绩。

  2任务的可执行性如果设计的任务不可完成,将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学生主体水平的发挥。工作任务适合于在课程的一个周期内完成,小的任务可以在一节课(包括连堂课)的周期内完成,大的任务可能通过J俨教学单元完成,但是应该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可以在一节课中完成的子任务。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都知道"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

  本人在PPT教学中想让学生制作关于奥运主题的幻灯片作品,对于奥运这个热门话题,在网上相关资料很多,但怎样通过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比较满意的作品呢?

  学生马上会想到将网上内容复制过来,这就需要学生去尝试,这时会发现较多的问题:怎样能让介绍文字合理放到幻灯片中,避免超出边界而欣赏不到?怎样把你喜欢的视频放入你的作品?怎样让文字、图片动起来?怎样使作品随心所欲地跳转?通过尝试,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在PPT教学中,通过任务的布置和操作,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幻灯片的版式、模板、插入图片等多媒体对象,文字格式设置、动画效果,超链接的设置。总之,通过任务分解、铺垫和任务的层层递进,使得学生每次学习都有所收获,当大功告成时,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自豪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更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

  推荐阅读:《教育导刊》

  3任务的合作性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师肯定有同感:信息技术课中"百看不如一练"。在我刚开始工作儿年,因学校硬件条件跟不上,不得不前一节课教师唱独脚戏,在多媒体教室中给学生讲解、演示,学生基本上没有动手机会。而后一节课让学生们动手实践操作,这时你会发现上节课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甚至一点都记不起来了。那么,怎样来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呢?如果靠老师的单枪匹马,肯定完成不了任务,必须依赖于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合作,每一个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都担当各自不同的角色,都需要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

  4任务的指导现在,学校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机房内的电脑越来越多,并且所有电脑都已联网,作为老师的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发作业、发课件、收作业、答疑等等操作,便于师生互动。当然也可以走到学生当中,进行巡堂、指导。无论是用哪种方式,在学生群体各自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发现倾向性问题和或多或少的不足,这就需要老师即时反思,是你讲解土有遗漏还是其他原因,因此作为老师应及时归纳纠错,提醒学生,防止学生重犯类似错误和防止其他学生走歪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任务的评价在任务完成之后,要组织交流,评价、反馈。如果有些学生没有把所有任务完成,你可以请他介绍中间的成果或者自认为做得最好的部分,如果全部任务完成的同学当然请他介绍最后的作品,交流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相互评价,提升学生对于信息作品的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有特色的信息作品,另一方面是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与方法,讨论新技能的作用,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把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内化。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同学交流与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要避免笼统地以"非常漂亮"、"非常好"之类的赞扬结束评价。指导学生可以从呈现的视觉效果、所体现的价值观、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去评价。教师以鼓励为主,以发展为方向,与学习前的能力进行比较,对学生的作品做出点评、反馈,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持久的兴趣。除了教师点评外也可学生互平,甚至可把作品放到网上让更多的人来评。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织累、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具有创新入格、创新精神、创新探索能力的人才,我愿与广大教育同仁一道为继续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模式而努力。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