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黄褐斑发病多因素调查分析及消斑汤疗效观察_大学生如何交友论文

时间:2012-02-28 14:55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大学生如何交友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   大学生论文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黄褐斑患者均在我院门诊确诊,其诊断依据为1998年8月全国色素性皮肤病学组制订的标准[1]。男8例,女72例,男女之比1∶9。年龄16~50岁,平均(32.0±4.0)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3个月,平均3.74年,临床分型:蝶形55例,面上部型10例,面下部型9例,混合型6例。病因分型:特发型21例,继发型59例。病理分型:表皮型35例,真皮型30例,混合型15例。
  1.2  研究方法
  1.2.1  病例选择  (1)入选标准:①男女黄褐斑患者,年龄12~50岁。②患者同意参加观察,并能密切配合。(2)排除标准:①怀孕、哺乳期妇女。②患有严重的肝、肾、心肺、消化道疾病的患者。③不能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者。④研究者认为应排除此项观察的其他任何情况或疾病者。
  1.2.2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STAI)  对8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Charles D等研制的修订版本,填表前给患者说明测试的意义,按要求填写,并由专人复查,以防漏评。与健康者50例做对照,对照组人员来源于健康查体者,其年龄和性别与患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3  血清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1)女性患者及对照组均选择月经中期采血,受试者均于每天上午8~10点空腹状态下取肘静脉血0.5ml,分离血清置-20℃以下冰箱保存备检。(2)测定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试剂由中美合资天津九鼎原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主要仪器采用国营262厂生产的FJ-2011γ免疫计数仪,全自动打印标准曲线及测定浓度。控制批内及批间变异分别为4.5%及6.4%,均符合试剂盒的要求。30例对照者来自健康献血员。两组在年龄上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1.2.4  治疗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以自拟加味化瘀消斑汤组方当归15g,川芎12g,牡丹皮15g,栀子10g,生地15g,蝉蜕10g,紫草20g,红花10g,益母草15g,柴胡12g,白芷9g,蒺藜10g,茯苓15g,山药15g,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VitC 1.2g/d,VitE 0.6g/d,两组药物均以15天为1个疗程,间隔1周。连用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2  研究结果
  2.1  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见表1。
  表1  发病相关因素 略
  2.2  两组STAI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STAI检测,患者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2。
  表2  两组STAI检测结果比较  (略)
 
  2.3  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  患者组血清卵泡促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酮(P),雌二醇(E2)水平高于对照组,睾酮(TS)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3。
  2.4  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2.9%及93.8%,对照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2.5%及78.1%,两组相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见表4。
  表3  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略)
  表4  两组治疗黄褐斑疗效对比  (略)
  3  讨论
  黄褐斑在临床上属于诊断容易、治疗困难的疾病,其发病因素及产生机制复杂。通过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认为黄褐斑的产生首先是在内分泌紊乱的基础上,在多种促发因素作用下形成。皮肤正常色素的代谢依赖于黑素的生成和降解的平衡[2],当二者关系失调时则产生黑素的堆积。黑素分为两大类,黑褐色者为真黑素,黄红色者为褐黑素,均在色素细胞中形成,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酪氨酸被氧化,最终形成黑素,在其生产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起关键性作用。当内分泌失调紫外线强度增加时,造成黑素细胞活性增加,不断产生黑色素,沉积于皮肤中[2]。本组病例中,血清E2、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这与国内报道相一致[3],由于E2、P的增加共同作用于黑素细胞,使其活性增加,促进黑素细胞的分泌以及促进黑素的扩散[4],这很可能是黄褐斑发病的主要机制。避孕药物的大量使用(43.7%),特别是目前在青少年中缺乏有效的性教育,使低龄妊娠、流产、生殖器炎症、月经失调者增加,均说明患者体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失调。日晒是黄褐斑的主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本组病例与其相关性达100%,国内报道,经Logistc回顾分析,有统计学意义[4]。另外长期便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外调查显示粪便中某些物质,在大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出叫SP-G3的化合物,吸收入血,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致内分泌失调[5]。本组病例中遗传因素占37.5%,这说明个人的易感性不同。
中华医学杂志网上投稿  https://www.360qi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