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髋关节前方入路与股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学走行

Diana Rudin;Mirjana Manestar;Oliver Ullrich;Johannes Erhardt;Karl Grob;冯维嘉;陈晓东

摘要: 背景: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损伤在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中是一个常见的风险.尽管有些解剖学研究已经描述了此神经近端在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ASIS)和腹股沟韧带附近的走行,然而对于LFCN远端在大腿近端部位的走行的研究却不够充分.本次尸体解剖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此神经的分支类型,尤其在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中予以特别关注.方法:本次试验从18具尸体(10具配对、8具未配对)标本中切取了28个半骨盆标本.LFCN的近端定位在腹股沟韧带处,远端一直观察至大腿近端的区域.并记录下神经分布的方式以及其与髂前上棘和髋关节前侧入路神经界面的关系.结果:我们发现LFCN存在3个不同的分支类型:缝匠肌型(占标本数36%),其特征为前方有一主要分支沿缝匠肌外侧缘走行,不伴有或仅伴有后方一细小分支;后方型(占32%),其特征为后方有一主要分支;扇型,其特征为神经延伸出多个粗细一致的分支.在50%的标本中,LFCN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分为≥2个分支.62%的LFCN分支在髂前上棘内侧穿行进入大腿近端,而27%在髂前上棘上方,11%在髂前上棘外侧.LFCN始终在皮下脂肪组织的深层内走行.结论:大约有1/3的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切开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LFCN的分支损伤.为了保护LFCN的前方分支,皮肤切口应尽量靠近外侧.而LFCN的后方分支在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中于大腿近端部位容易损伤,此时神经穿行在皮下组织的深层.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跟腱断裂加强缝合与非加强缝合的比较13年以上随访的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结果

    作者:Juuso Heikkinen;Iikka Lantto;Tapio Flinkkil(a);Pasi Ohtonen;Ari Pajala;Pertti Siira;Juhana Leppilahti;郭常军;徐向阳

    背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平均随访时间14年,简单的端修复与筋膜瓣加强修复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对比研究.方法:自1998年至2001年,60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简单端端修复和加强修复组;2组患者术后给予支具,允许主动跖屈活动.55例患者(非加强修复组28例和加强修复组27例)进行了≥13年的随访,并进行评估.评估措施包括Leppilahti跟腱评分,等速跖屈强度(在踝关节每隔10°活动范围内,大峰值扭矩和工作位移缺失),跟腱伸长率和RAND-36项健康调查表.

  • 肢体延长和畸形矫正的新进展

    作者:Reggie C.Hamdy;Mitchell Bernstein;Austin T.Fragomen;S.Robert Rozbruch;周绿;陶杰

    肢体重建手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过去的一年中,5个重大事件凸显了这个领域越来越受关注.第一,由3个致力于研究和发展肢体延长与重建的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的会议已于2015年11月举行在迈阿密召开,这3个组织分别是国际llizarov术式研究与应用组织(ASAMI)、南美肢体延长与重建协会(LLRS)和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协会(ILLRS).其次,1个新的杂志,肢体延长与重建杂志出版了.

  • 利用断端间瘢痕组织直接修复慢性跟腱断裂

    作者:Toshito Yasuda;Hiroaki Shima;Katsunori Mori;Momoko Kizawa;Masashi Neo;周孜辉

    背景:文献报道了多种针对慢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切除嵌入肌腱断端间的瘢痕组织并用自体组织进行重建的方法已被详细描述.我们自创1种不需要自体正常组织而用瘢痕组织直接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连续30例被延迟诊断≥4周的跟腱断裂患者在切除部分瘢痕和愈合组织后将跟腱断端直接缝合,而没有利用自体或异体组织.这些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3个月.通过跟腱完全性断裂评分(ATRS)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估.此外,患者还在术前、术后接受了功能测量和核磁共振检查.后,对断端间愈合组织作组织学检查.

  •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术后2至24年临床效果及症状性骨关节炎发生情况

    作者:Victor Dubois-Ferrière;Anne Lübbeke;Ashwin Chowdhary;Richard Stem;Dennis Dominguez;Mathieu Assal;王锴;林剑浩

    背景:既往研究报道跖跗关节(tarsometatarsal,TMT)复合体损伤(或称为Lisfranc损伤)行手术治疗后会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短期和中期的研究显示术后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关于术后的远期效果,特别是临床效果及骨关节炎发生情况的研究有限.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价Lisfranc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初次关节融合术后2~24年后的临床效果、骨关节炎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1988年至2009年间于我中心行TMT关节复合体损伤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对患者行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使用经关节螺钉),若TMT关节粉碎性骨折行内固定困难时,则行初次关节融合术.功能评分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评分(AOFAS)、足功能评分(FFI)、以及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整体健康状况采用SF-12躯体功能评分量表(PCS).

  • 模块化金属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骨折平均随访8年的结果

    作者:Jonathan P.Marsh;Ruby Grewal;Kenneth J.Faber;Darren S.Drosdowech;George S.Athwal;Graham J.W.King;王锋;张治宇

    背景:桡骨头置换术常用于治疗急性、不可重建的桡骨头骨折.本研究报道应用模块化金属桡骨头置换治疗急性桡骨头骨折至少随访5年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5例不可重建桡骨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急性期均应用具有抛光型柄的模块化金属桡骨头置换进行治疗.损伤类型包括从孤立的桡骨头骨折到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所有患者复诊,进行体检以及影像学评估,平均随访时间8年(范围,5~14年).测定患者肘和前臂的运动、肘关节力量和手的握力,评估影像学结果并确认患者自评间卷调查完成.此外,对33例术后2年评估过的患者进行纵向亚组分析.

  • 胫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Markus Parkkinen;Rami Madanat;Jan Lindahl;Tatu J.M¨akinen;刘序强;戴闽

    背景:目前胫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术区深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此项研究目的是确定与感染相关的患者本身和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其中感染标准为目前公认的深部组织外科感染标准.方法:选取我院在2004年至2013年间655例胫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其中有34例确认存在术区深部感染.从非感染性队列随机选择1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深部组织外科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通过审查手术、医疗和影像学记录进行鉴定.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法)确定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区深部感染率为5.2%,感染患者年龄平均为55岁(范围,16~84岁),35%的患者为女性.34例患者中有28例的感染时间在2个月内(急性发病),仅6例在术后6个月之后被确诊感染.28例中仅9例使用抗生素治疗并行清创术.17例(50%)需要肌瓣覆盖,5例(15%)终需要膝盖以上的截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包含比值比(0R)和95%可信区间(95%CI),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是患者年龄≥50岁(OR=3.6,95%CI,1.3~10.1)、肥胖(体重指数≥30 kg/m2,OR=6.5,95%CI,2.2~ 18.9)、酗酒(OR=6.7,95% CI,2.4~ 19.2)、OTA/AO-C断裂(OR=2.8,95%CI,1.1~7.5)、使用临时外固定支架(OR=3.9,95%CI,1.4~1 1.1)和4-室筋膜切开术(OR=4.5,95% CI,1.3~15.7).

  • 髋关节前方入路与股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学走行

    作者:Diana Rudin;Mirjana Manestar;Oliver Ullrich;Johannes Erhardt;Karl Grob;冯维嘉;陈晓东

    背景: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损伤在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中是一个常见的风险.尽管有些解剖学研究已经描述了此神经近端在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ASIS)和腹股沟韧带附近的走行,然而对于LFCN远端在大腿近端部位的走行的研究却不够充分.本次尸体解剖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此神经的分支类型,尤其在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中予以特别关注.方法:本次试验从18具尸体(10具配对、8具未配对)标本中切取了28个半骨盆标本.LFCN的近端定位在腹股沟韧带处,远端一直观察至大腿近端的区域.并记录下神经分布的方式以及其与髂前上棘和髋关节前侧入路神经界面的关系.结果:我们发现LFCN存在3个不同的分支类型:缝匠肌型(占标本数36%),其特征为前方有一主要分支沿缝匠肌外侧缘走行,不伴有或仅伴有后方一细小分支;后方型(占32%),其特征为后方有一主要分支;扇型,其特征为神经延伸出多个粗细一致的分支.在50%的标本中,LFCN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分为≥2个分支.62%的LFCN分支在髂前上棘内侧穿行进入大腿近端,而27%在髂前上棘上方,11%在髂前上棘外侧.LFCN始终在皮下脂肪组织的深层内走行.结论:大约有1/3的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切开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LFCN的分支损伤.为了保护LFCN的前方分支,皮肤切口应尽量靠近外侧.而LFCN的后方分支在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中于大腿近端部位容易损伤,此时神经穿行在皮下组织的深层.

  • α-防御素免疫测定和白细胞酯酶试纸测试对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作者:M.C.Wyatt;A.D.Beswick;S.K.Kunutsor;M.J.Wilson;M.R.Whitehouse;A.W.Blom;郑秋坚

    背景:近年来关节液的生物标记物被采用为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工具,但是它们的效用尚存在争议.本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综合有关α-防御素免疫测定和白细胞酯酶试纸测试对于诊断PJI的准确性的证据,并与肌肉骨骼感染协会(MSIS)的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方法:为鉴定α-防御素和白细胞酯酶对PJI的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断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完成了本系统评价.用适当的研究索引,检索了从初到2015年5月30日的文献,包括了MEDLINE and Embase on Ovid,ACM,ADS,arXiv,CERN DS,CrossRef DOI,DBLP,Espacenet,Google Scholar,Gutenberg,HighWire,IEEE Xplore,INSPIRE,JSTOR,OAlster,Open Con-tent,Pubget,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以及未发表文献和灰色文献.研究分类与数据析取由2位审核人独立的进行操作.数据析取允许每个试验进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构建,并行敏感度与特异度的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共11项.α-防御素(6项)对诊断PJI的汇总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95% CI,0.82~1.00)和0.96(95%CI,0.89~0.99),α-防御素与PJ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95% CI,0.98~1.00).白细胞酯酶(5项)对诊断PJI的汇总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1 (95% CI,0.49~0.95)和0.97(95% CI,0.82~0.99),白细胞酯酶与PJI的AUC为0.97 (95% CI,0.95~0.98).研究表明2项诊断性测试具有重大的异质性.结论:2项测试对PJI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由于研究数量有限,且2者之间的费用差异较大,需要更多的独立研究.

  • 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置换中的应用静脉联合局部给药对比单剂静脉给药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Zeng Yi;Shen Bin;Yang Jing;Zhou Zongke;Kang Pengde;Pei Fuxing;汪龙;胡懿邰

    背景: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其可能导致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故THA中使用氨甲环酸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比较单侧初次THA术后患者失血量、输血概率等指标,旨在评价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给药对比单剂静脉给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在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150例患者被分配至3个组别:联合给药组(15 mg/kg TXA静脉给药联合1g/1OOmLTXA局部给药),静脉给药组(15 mg/kg TXA,静脉给药)与安慰剂组.主要观测指标包括失血量(总体、术中、引流失血量,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细胞比容改变,静脉输液体量)以及输血指标(输血及输血总量).次要观测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关节活动度、Harris髋关节评分、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发生率等.结果:联合给药组总失血量为35.49±343.50 mL,与静脉给药(1002.62±366.85 mL)及安慰剂组(1221.11±386.25 mL)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给药组较静脉及安慰机组具有更低的输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单位、8单位和19单位;P< 0.05).3组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联合局部使用氨甲环酸有效降低初次THA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然而,此种方法是否增加静脉血栓栓塞危险性仍需更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的研究证实.

  • 髋臼笼(Cage)在髋臼翻修手术中的角色

    作者:Tatu J.M(a)kinen;Paul Kuzyk;Oleg A.Safir;David Backstein;Allan E.Gross;李为

    髋臼翻修术的结果受到骨缺损程度的严重影响.虽然有时骨缺损会妨碍半球假体在正确的解剖位置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或者有血供宿主骨较少而妨碍生物固定,大部分髋臼翻修都可以使用非水泥半球形髋臼假体.巨大的髋臼骨缺损往往需要植骨或者高孔隙率的垫块,髋臼骨缺损超过一半是使用cage的主要适应证之一.臼杯-重建笼(cup-cage)重建是基于将移植骨填充骨缺损,而后将高孑隙率的金属半球形假体通过多个螺钉来桥接不连续的骨盆,再使用钛制cage跨越坐骨和髂骨,从而降低半球形假体上的应力.除了在处理骨盆不连续性时可以获得应用,cup-cage复合体也能用于没有骨盆不连续的情况,因为半球形、高孑隙率金属假体也可以恢复一定的骨量.当在有血供的宿主骨量不足以稳定半球行假体时,可以使用高孔隙率的金属垫块来处理骨缺损.cage也一样可以保护这些垫块来促进骨长入.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