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氨酸修饰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对血小板GMP-140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敦皖;宋丽萍;刘兰霞;董霞;张海玲;王海;冷希岗

    目的 考察精氨酸修饰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ACGN)对血小板GMP-14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精氨酸修饰的壳聚精(ACS)并朋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用共沉降的方法制备精氨酸修饰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用凝胶电泳阻滞实验对精氨酸修饰壳聚精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表达来考察精氨酸修饰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对血小板激活的影响.结果 红外光谱结果显示精氨酸成功地接枝到壳聚糖上,在正负电荷比≥2:1时,ACS能完全阻滞DNA的迁移,表明所有的DNA均已被ACS完全包覆.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CGN)和ACGN在体外均不引起血小板的激活,但在体内则都引起轻微血小板激活.结论 精氨酸修饰壳聚糖纳米粒子对血小板GMP-140的表达没有引起明显的变化,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安全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浆GMP-140浓度的影响

    作者:詹琼;傅国华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阿司匹林和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45例,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再加用银丹心脑通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改善程度,同时检测两组血浆GMP-140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均有效,心绞痛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P<0.01),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6.6%、80.0%,心电图明显改善,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浆GMP-140浓度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并能明显降低血浆GMP-140浓度.

  • 温肾通络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M-CSF、hs-CRP、GMP-140的影响

    作者:殷建明;罗陆一;杨志刚;张卫斌;温春瑜

    目的 观察温肾通络汤对冠心病(CHD)心肾阳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CHD心肾阳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口服温肾通络汤每次120 mL,每日2次,治疗2周.对照组62例,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3次/日,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M-CSF、hs-CRP、GMP-14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通络汤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心肾阳虚兼痰瘀内阻证的机制之一.

  • 欣怡胶囊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顾健霞;王国印;余浩;王钦茂;周宜轩

    目的 探讨欣怡胶囊抗血栓形成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模型组、欣怡胶囊治疗组(高、中、低剂量组).每日灌胃2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除空白组外,均复制血瘀证模型.造模次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结果 欣怡胶囊能显著改善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血浆GMP-140及TXB2,升高6-keto-PGF1α.结论 欣怡胶囊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增加纤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有关.

  •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RP及GMP-140的影响

    作者:齐晓云;马丽娟;徐崇泽;徐萍

    目的: 检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CRP(C-反应蛋白),GMP-140(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浓度及氯吡格雷对其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59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 mg,次日起75 mg/d,连服2周)3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无任何治疗)20例.测定59例UA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RP,GMP-140浓度.结果:氯吡格雷组临床总有效率(93.3%)优于常规治疗组(72.4%)(P<0.05).UA患者血清CRP,GMP-140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CRP,GMP-140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可降低UA患者血清CRP,GMP-140浓度,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血栓前状态关系的研究

    作者:周丽红;王嗣欣;胡亚军;林大正;高燕军;米艳娟

    血栓前状态(PTS)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改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多伴有血小板、凝血以及纤溶系统的异常,处于血栓前状态[1,2].本文检测了68例TIA患者凝血指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等指标,探讨TIA患者是否伴随凝血以及纤溶系统的异常情况.

  • 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作者:沈立;朱成华;杜强;蔡健康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 prethmmbotic state PTS)分子标志物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82例肺癌患者和50名正常人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凝血酶原片段1+2( 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imer)。结果肺癌患者体内GMP-140、F1+2、TAT、D-dimer的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上述指标在晚期肺癌组和PS评分>2的患者中明显升高( P<0.05)。结论肺癌患者出现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 通脉降脂对高胆固醇血症鹌鹑血脂、vWF及GMP-140的影响

    作者:沈晓君;魏重琴;姬生国;韩桂英;吕新全;祁长荣;王化玲

    目的: 探讨中药通脉降脂对血脂、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影响.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HC)鹌鹑动物模型,同时用通脉降脂治疗,检测血脂(酶法)、血浆vWF及GMP-140(ELISA法),并与正常、HC及洛伐他汀治疗的鹌鹑进行比较.结果:通脉降脂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vWF和GMP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通脉降脂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性等作用,从而可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作者:王光公;王丽霞;段红艳;李永强;黄彦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小板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SF者38例,CAG显示无管腔狭窄且无慢血流者25例为对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两组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的浓度;进行血常规检验,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密度(PDW).比较两组GMP-140、PLT、MPV的水平,分析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与GMP-140及MPV的相关性.结果 ①CSF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②CSF组GMP-140及MP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GMP-140及MPV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体积增大、聚集功能增强,提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处于较高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可以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

  • 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一氧化氮及血小板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李强;吴绪平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一氧化氮(NO)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的影响.方法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及双抗夹心法检测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清(血浆)中NO、GMP-14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NO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GMP-140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电针内关后30min家兔血清中NO含量上升(P《0.05),而血浆中GMP-140含量下降(P《0.05);60min NO含量显著上升(P《0.01),GMP-140含量显著下降(P《0.01),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电针内关可以调节血清(血浆)中NO、GMP-140的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组织的损伤,这可能是针灸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GMP-140与脂质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维;谭小宇;吴显劲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与脂质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ASA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5 8例AP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GMP-140、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结果AP患者血浆GMP-140、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GMP-140,TC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P患者血浆GMP-140升高与TC,LDL-C呈正相关(γ=0.71 89和0.6121,P<0.01).结论SAP患者血小板高度活化;SAP和MAP患者均有TC,LDL-C水平的升高.血小板激活与TC,LDL-C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GMP-140的研究——附62例报告

    作者:刘兴德;魏云鸿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platelet alpha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水平及其单个核细胞中GMP-140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2例EH患者(EH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血清GMP-140含量,用逆转录-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MP-14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H组外周血血清GMP-140为(190±7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2±50)μg/L(P<0.01);EH组单个核细胞GMP-140 mRNA表达水平为0.58±0.17,与对照组0.26±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H患者存在GMP-140水平升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GMP-140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EH患者外周血GMP-140含量增高的机制之一.

  • 高血压病、脑卒中患者血浆GMP-140及vWF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岑;王小朝;汤立军

    目的:探讨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高血压病和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的发病过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高血压病、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中GMP-140及vWF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患者,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GMP-140及vWF的含量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出血患者的血浆GMP-140的含量高于高血压病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脑卒中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这两类疾病的发病过程.对这些患者应针对以上改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原发性高血压血淤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附63例报告

    作者:罗集;杨传华;李艳;李超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血淤证患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两者与血淤证积分的关系.方法:测定110例高血压患者(血淤证组63例,非血淤证组47例)及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PTS分子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platelet alpha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和抗凝血酶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分析两者与血淤证积分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血淤证组的血浆vWF、GMP-140、Fg、抗凝血酶活性分别与非血淤证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血淤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淤证组除抗凝血酶活性与血淤证积分呈负相关外(P<0.05),其余PTS分子标志物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血淤证积分呈正相关(均为P<0.05),而非血淤证组的Fg和血液流变学2项指标均与血淤证积分无相关(均为P﹥0.05).结论:高血压血淤证患者存在PTS,其PTS分子标志物、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均较非血淤证患者更明显,且分别与血淤证积分相关.

  • 严重创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和GMP-140水平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

    作者:陈浩全;曾嫚妮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 将76例创伤患者分成轻伤组(ISS评分小于16分,27例)和重伤组(ISS评分大于或等于16分,49例),再把重伤组分为并发DIC组(19例)与未并发DIC组(30例),另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对76例创伤患者分别于伤后24 h、3 d、7 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浓度、用放免法测定GMP-140.结果 24 h内轻伤组与重伤组F1+2、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IC组伤后F1+2、GMP-140水平逐渐降低,DIC组伤后F1+2水平持续升高,24 h内GMP-140水平明显高于非DIC组.结论 创伤后急性期F1+2、GMP-140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IC的发生密切相关;急性期外持续测定F1+2水平对预测创伤后DIC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心理护理对通脉降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史云菊;沈晓君

    目的通过观察心理护理对通脉降脂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例A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用通脉降脂进行治疗,干预组在通脉降脂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疗法.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SAS、SDS量表分值出现显著性差异(t=2.965, P<0.01;t=3.01, 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8,P>0.05;t=1.531, P>0.05);干预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t=2.151,P<0.05;t=2.736, 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apoB-100、GMP-140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 , P<0.01);血清apoA-I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干预组通脉降脂降低apoB-100、GMP-140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通脉降脂临床疗效的发挥具有积极的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独立于加强通脉降脂调节血脂作用以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