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碲锌镉心脏专用SPECT一日法快速成像可行性初步研究

    作者:薛冰冰;李剑明

    目的:探讨一日法碲锌镉(cadmium zinc telluride,CZT)心脏专用SPECT(NM530c)早期快速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的可行性,以期缩短显像等待时间.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4月1—30日行一日法静息/运动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G-MPI)的患者,静息、负荷显像均于注射显像剂15 min内行早期显像(early imaging,EI)、至少30 min后行延迟显像(late imaging,LI),对EI和LI 2种图像质量、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参数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共收集30例患者(男11例、女19例),静息显像EI、LI分别有26例(86%)、29例(97%)的图像质量为好或优秀(两者比较P>0.05),负荷显像EI、LI均有29例(97%)图像质量为好或优秀(两者比较P>0.05).静息、负荷EI与LI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具有强相关性及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一日法CZT SPECT MPI早期快速成像方便可行且不影响图像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和可行性.

  • 云克联合筋骨痛消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会利;王军辉;郭树农;刘玉珂;张斌青;张敏;郭艳幸

    目的:观察云克联合筋骨痛消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云克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云克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云克注射液,中药治疗组患者口服筋骨痛消丸,联合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云克注射液联合口服筋骨痛消丸,均连续治疗30 d.治疗结束后根据自拟影像学评价标准、潘中允制定的膝骨关节炎症状体征评分标准和安全性评价标准评定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①影像学评价结果.膝关节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融合图像显示,云克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治疗后放射性核素浓聚范围和程度较治疗前轻度缩小,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放射性核素浓聚范围和程度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云克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中药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联合治疗组显效52例,有效6例,无效2例.3组患者影像学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98,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校正α′=0.017),联合治疗组优于中药治疗组(u=1064.000,P=0.000);云克治疗组分别与中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 180.000,P=0.021;u=1 585.000,P =0.100).②症状体征评分结果.云克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中药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联合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7例,无效3例.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36,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校正α′=0.017),联合治疗组优于中药治疗组(u=1 145.000,P=0.011);云克治疗组分别与中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 437.500,P=0.032;u=1 505.000,P=0.041).③安全性评价结果.云克治疗组Ⅰ级45例,Ⅱ级13例,Ⅲ级2例;中药治疗组Ⅰ级51例,Ⅱ级8例,Ⅲ级1例;联合治疗组Ⅰ级44例,Ⅱ级14例,Ⅲ级2例.3种治疗方法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80,P=0.170).结论:云克与筋骨痛消丸联合应用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老年原发性骨肉瘤影像诊断分析

    作者:李培岭;赵颖;蒋巧玲;郭会利

    目的 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骨肉瘤的X线、CT、MRI和SPECT-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中老年原发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认识,为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骨肉瘤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25例中老年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X线、CT、MRI和SPECT-CT的检查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22例接受X线检查,17例接受CT检查,15例接受MRI检查,9例接受SPECT-CT检查.14例病变位于股骨远端,3例位于股骨近端,3例位于胫骨近端,4例位于肱骨中上段,1例位于肩胛骨.X线检查22例中7例表现为溶骨性破坏,6例为成骨性改变,9例为混合性骨质破坏;骨膜增生检出率为68.18%(15/22),软组织肿块检出率为68.18%(15/22),3例伴有病理性骨折.17例CT检查中均可见骨质破坏、密度异常、软组织肿块影,多数同时呈现出成骨和溶骨影像.15例MRI检查均可见骨质破坏,10例经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瘤区周围可见水肿影.9例SPECT-CT全身骨扫描患者中有4例出现病灶以外骨质内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提示肿瘤发生了其他部位的转移.结论 X线检查可全面、直观地观察骨肉瘤,是中老年原发性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对于病变早期及不典型病变的诊断更具优势,MRI可清晰显示肿块与软组织肿胀的范围,SPECT-CT全身骨扫描可早期发现骨转移性肿瘤,选择性地联合采用X线、CT、MRI和SPECT-CT检查有利于提高中老年原发性骨肉瘤诊断的准确性.

  • 99Tcm-MIBI脑显像对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诊断及对预后的预测

    作者:范义湘;罗荣城;李贵平;郑航;黄凯

    背景与目的:判断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对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如CT、MRI对胶质瘤的分级仅限于提供解剖信息,有时难以明确诊断.立体定向活检为有创性检查,仅能反映局部病理变化,而且标本采集误差会使肿瘤分级不准确.18F-FDG PET显像可直接反映肿瘤的葡萄糖代谢率,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方法,但因费用昂贵目前尚不能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99Tcm-MIBI脑肿瘤显像,测定不同病理类型胶质瘤对99Tcm-MIBI的摄取,以探讨其对胶质瘤恶性程度诊断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99Tcm-MIBI脑显像的52例胶质瘤患者及15例对照者的临床资料.计算99Tcm-MIBI脑SPECT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采用t检验比较病灶T/N比值在不同病理类型组间的差异.随访患者生存率,将患者按T/N比值在不同区间分组,平均生存期(MST)在不同T/N比值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99Tcm-MIBI显像发现44例阳性,2例假阳性.诊断敏感性为84.6%(44/52),特异性为86.7%(13/15),准确率为85.1%.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中,Ⅰ级星形细胞瘤与Ⅱ级之间以及室管膜瘤与少突胶质细胞瘤之间,T/N比值未见显著性差异.其它任意两组进行比较,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T/N比值显著提高(P<0.001).T/N比值越高,患者MST越短.T/N比值1.2~2.0组MST显著高于T/N比值大于或等于4.1组(t=5.412,P<0.001)和T/N比值为3.1~4.0组(t=4.418,P<0.001);T/N比值2.1~3.0组MST亦显著高于大于或等于4.1组(t=3.382,P<0.005)和T/N比值为3.1~4.0组(t=2.389,P<0.05).T/N比值1.2~2.0组与2.1~3.0组之间以及3.1~4.0与大于或等于4.1组之间MS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99Tcm-MIBI脑显像对胶质瘤的诊断和恶性程度的鉴别有一定价值.密切监测残留病灶摄取强度的变化,可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预测预后提供帮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