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腿内侧皮瓣的解剖研究

    作者:杨铭;胡金秋;于景龙;张立忠;庞振英;汲军

    目的 阐明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血供来源、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20 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观测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来源、浅出点、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面积.结果 小腿内侧皮肤上1/3 的血供主要来自隐动脉,并与膝下内侧动脉和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吻合;中1/3 的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并与胫前动脉和腓动脉的肌间隙支吻合;下1/3 主要来自胫前动脉的内踝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踝上支.成人小腿内侧皮肤的血供来源丰富,它们相互真性吻合成明显的血管链,并与隐神经伴行,可以看似为一条完整的动脉.成人内踝与胫骨内侧髁的距离为(33.5±0.5)cm(28~37 cm),大多数皮支分布在距内踝尖20 cm 范围内,占总数的80%,在一定的范围内的皮支数目越少,则皮支的平均管径越粗.结论 以隐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截取筋膜蒂皮瓣,旋转点可设计在内踝后缘与胫骨内髁的连线上任意一点,用于膝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玉兵;薛兆学;褚夫兵;常斌;宋伟;吴敬涛;徐永清

    目的 探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5 年1 月~2011 年11 月,笔者应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前足或达前足处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6 例,对手术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4 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 例皮瓣术后2 d 皮瓣远端出现肿胀、水疱,经抬高患肢及拆除皮瓣远端过紧缝线等处理后,皮瓣远端逐渐出现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 ~ 24 个月,皮瓣厚薄、颜色、质地接近受区,按照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感觉功能分级标准:皮瓣感觉恢复至S5 级14 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4 级12 例.骨折均于术后8 ~ 12 周愈合.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及植皮区皮肤无破溃.结论 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龙建华;罗三娇;罗继珍;袁苑

    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瓣修复术是治疗小腿下下段,跟腱区,踝部,足跟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新型方法,而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是分不开的.

  • 犬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实验研究

    作者:岳素琴;陈超勇;黄连花;郑和平;张发惠

    目的 探讨血管外径与皮瓣成活面积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年家犬后肢,制备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测量皮瓣蒂部血管外径,于一侧后肢观察不同时间点皮瓣成活情况,测量皮瓣成活比例,在另一侧后肢灌注造影,测量皮瓣造影墨染比例.结果 犬下肢腓动脉内踝上穿支外径为(1.0±0.1 )mm,皮瓣面积为(287.0±44.2 )cm2,成活区面积为(156.6±13.6) cm2,成活比例为(55.9±9.1)%,墨染面积为( 168.2± 16.4 )cm2,占皮瓣面积的(59.9±10.0)%.结论 血管外径变大,血流量相对增加,皮肤血供范围增大,相应皮瓣成活面积也增大.该方法建立的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可以较好的通过灌注造影面积预测出外径与皮瓣成活面积之间的关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