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冷超乳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观察

    作者:蒲海生

    目的 观察冷超乳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对24例(26只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实施冷超乳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视力变化、屈光度数的情况.术后随访3月至1年.结果 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5者12只眼(46.1%);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17只眼(65.3%);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20只眼(76.9%).有2只眼视力无提高.术中后囊膜破裂2只眼,术后角膜水肿3只眼,后囊膜混浊4只眼.结论 冷超乳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要求较高的手术操作技巧.

  • 现代超声乳化仪的原理与选型

    作者:郭丹

    阐述了现代超声乳化仪的组成和原理,描述了蠕动泵、文丘里泵、双线性模式、冷超乳等先进技术的特点;在超声乳化仪的选型方面,重点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眼科器械生产商的新机型,即美国博士伦公司的Stellaris机型、美国眼力健公司的Signature机型以及美国爱尔康公司的Infiniti机型,为临床科室采购超声乳化设备提供了很好的选型依据.

  • 巩膜瓣下同轴微切口冷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探讨

    作者:马欣欣;朱彤;赵剑

    目的:探讨应用巩膜瓣下同轴微切口冷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诊断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22例(26只眼)作为研究对象,26只眼均采取巩膜瓣下同轴微切口冷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方式。检测并记录术后第1周、1个月、2个月患眼视力、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 IOP)、前房深度(anterion chamber depth, ACD)、散光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26眼术后第1周、1个月、2个月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 P<0.05);术后IOP控制满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测得ACD较术前明显加深;散光度数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中还发现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异物感、眼红症状,且于术后1个月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巩膜瓣下同轴微切口冷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满意、方便快捷、对散光影响小,且更好地降低了对角膜的损伤。

  • 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冷超乳摘除对角膜切口和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炜;王毅;金婉卿

    目的 探讨小粱切除术后白内障冷超乳摘除对角膜切口和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39例(40眼)连续小梁切除术后Ⅲ级核白内障手术惠者随机分组.试验组(20例20眼)采用白内障冷超乳摘除,对照组(20例19眼)采用普通超声乳化技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切口水肿、手术源性散光和角膜内皮数量变化.结果 术后第3个月.两组术后矫正视力≥4.6:试验组10眼,对照组9眼.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源性散光:试验组平均为(0.67±0.59)D,对照组平均为(0.70±0.45)D,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切口水肿:试验组6眼,对照组15眼,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角膜内皮数量减少:试验组手术前后平均减少为(185±67)个/mm2,对照组平均减少为(294±98)个/mm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冷超乳摘除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对角膜切口和内皮损伤较小,术后角膜并发症较少,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