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实验动物中鼠管状线虫的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

    作者:高正琴;李晓波;冯育芳;王吉;付瑞;邢进;王淑菁;魏杰;王洪;巩薇;李冠民;贺争鸣;岳秉飞

    目的:对鼠管状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为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923批5199只SPF动物(包括:1批5只猴,3批25只小型猪,28批55只兔,13批248只地鼠,37批198只豚鼠,93批459只大鼠,742批4179只小鼠,5批25只鸡和1批5只鸭)和145批1389只清洁动物(包括:1批3只兔,4批31只地鼠,16批157只豚鼠,32批268只大鼠和92批930只小鼠)来自全国50个不同的厂家。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鼠管状线虫感染筛查。应用多重PCR和测序技术,鉴定分离的鼠管状线虫ITS(内转录间隔区)、28S rRNA(28S核糖体RNA)、nad1(NADH脱氢酶亚单位1)和cox1(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亚基1)基因,从分子水平上确证鼠管状线虫感染。结果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从动物中检出鼠管状线虫的虫卵、幼虫和成虫。根据鼠管状线虫的卵细胞、幼虫、雌雄成虫的大小和形态来鉴定虫种。应用多重PCR测序技术,能从分离的单个鼠管状线虫的虫卵、幼虫和成虫中鉴定出ITS、28S rRNA、nad1和cox1基因,与其他不同种属的寄生虫无交叉反应。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从5199份SPF和1389份清洁动物样本中分别检出鼠管状线虫阳性样本285份和135份。应用多重PCR和测序技术,鉴定证明这些阳性样本中确实含有鼠管状线虫特异性的DNA。测序结果显示,不同动物分离的鼠管状线虫的ITS、28S rRNA、nad1和cox1部分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100%。 SPF和清洁动物的鼠管状线虫感染率分别为5?5%(285/5199)和9?7%(135/1389)。结论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联合多重PCR测序技术能够快速精准检测鉴定出鼠管状线虫。鼠管状线虫的人兽共患本质可以视作为公共卫生的一个预警。良好的动物质量控制对保护人类身体健康和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中国SPF和清洁动物的鼠管状线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

  • 三种鼠蛲虫虫体蛋白的盘电泳分析

    作者:刘健;刘国军;王明爽;王彦平

    目的:实验分析寄生于鼠类的三种蛲虫虫体蛋白的异同,探索此三种线虫生化分类的可行性.方法:用圆盘电泳方法对隐藏管状线虫、鼠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的虫体蛋白进行分析.结果:三种蛲虫的蛋白组分互有不同,重复实验结果稳定,具有虫种特异性.结论:虫体蛋白盘电泳分析可用于鼠蛲虫分类鉴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