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

    作者:赖小伟;谭旭艳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2月超声诊断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80例,其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35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45例.根据超声诊断资料和术后颈侧区淋巴结的病理结果,对超声诊断特征、不同超声积分与颈侧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超声检查肿瘤边界不清晰、微小钙化、肿瘤位于上极和甲状腺被膜与肿瘤关系>25.0%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检出率,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②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超声积分为(3.2±0.8)分,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超声积分为(1.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31,P<0.05),以超声积分≥2.5分为临界点,颈侧区淋巴结很有可能发生转移,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8.9%.结论 采取超声积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在超声积分≥2.5分时,可能提示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发生.

  • 颈侧区非器官源性肿块216例临床分析

    作者:佘小伟;卢爽;Shrestha Sudhir;蒋文;章宏毅

    目的:总结颈侧区非器官源性肿块的临床特征及分布规律,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收治的216例颈侧区非器官源性肿块的临床资料.结果:肿块中肿瘤135例(恶性肿瘤104例),炎症52例,畸形29例;各组良性肿块以40岁以下多见,各组恶性肿块以40岁以上多见;20岁以下患者恶性肿瘤以淋巴瘤占首位,40岁以上患者以转移癌多见.结论:颈侧区非器官源性肿块病种呈多样性,分布与年龄存在关系,临床首诊工作中需注意鉴别.

  • 口腔科首诊颈侧区无痛性肿块175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瑰琦;蒋文;姜传前;何永文

    目的:总结颈侧区非涎腺、非甲状腺无痛性肿块的临床分布规律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005~2012年6月收治的175例颈侧区无痛性肿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5例颈侧区无痛肿块,40岁以下各组良性肿块多见,40岁以上各组恶性肿块多见.肿块中肿瘤107例,炎症40例,畸形28例.结论:颈侧区非涎腺、非甲状腺无痛性肿块性质与年龄存在关系,40岁以下良性肿块多见,40岁以上恶性肿块多见.本组病例中,肿瘤多见,肿瘤中恶性肿瘤多见,其中40岁以下患者恶性肿瘤以淋巴瘤占首位,40岁以上患者以转移癌多见.

  •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征象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英;王刚;黄卫飞;林仙方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子.方法 收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0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X1)、肿瘤与甲状腺被膜关系(X2)、双侧(X3)、大径(X4)、多发性(X5)、钙化(X6)、位置(X7)、肿瘤边缘及内部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X8)、患者年龄(X9)及性别(X10)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 筛选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X1)、肿瘤与甲状腺被膜关系(X2)、多发性(X5)、位置(X7)、肿瘤边缘及内部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X8);建立回归方程:Logistic(P)= -6.169+3.901X1+0.952X2+1.173X5+1.478X7+1.593X8.当预测概率≥0.33时,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3%、79.9%,曲线下面积为0.923;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3枚时,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7%、91.6%,曲线下面积为0.915;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37%时,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1%、79.0%,曲线下面积为0.882.结论 术前超声检查可预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