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血小板溶栓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贾德武;罗胜勇;叶寿山;李睿;贾德云;倪光玉;陈志武;张国辉;戴向荣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溶栓素(anti-platelet thrombolysin,AP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阳性组(依达拉奉1 mg·kg-1)、血小板溶栓素高、中、低剂量纽(0.02、0.01、0.005 mg· kg-1),每组20只.建立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血小板溶栓素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血小板溶栓素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缺血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TTC染色观察抗血小板溶栓素对脑梗死面积的影响,TUNEL法原位标记海马CA1区凋亡的神经元细胞,观察其对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血小板溶栓素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减少梗死面积;高、中、低剂量组可明显抑制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降低;高、中剂量组明显减少脑组织中丙二醛、一氧化氮的含量,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 血小板溶栓素具有较好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抗血小板溶栓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罗胜勇;贾德武;李小羿;戴向荣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溶栓素( anti-platelet thrombolysin,AP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 TLR4-siRNA 在体转染技术,下调大鼠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4( TLR4)蛋白表达.分别取野生型和TLR4下调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LR4 阻断剂( TAK-242 2 mg/kg)组, APT 高、中、低组( 0. 02、0. 01、0. 005 mg/kg),每组8 只.线拴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G-LIS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RhoA蛋白活性,Western blot 法测定脑组织中TLR4、RhoA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 ROCK1/2) 、磷酸化的 c-Jun 氨基末端激酶( 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LR4-siR-NA在体转染大鼠脑组织中TLR4 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在野生型大鼠中,与模型组比较,抗血小板溶栓素可明显降低脑组织中TLR4 蛋白表达,抑制RhoA活性,减少ROCK1/2、p-JNK 蛋白表达;在TLR4下调大鼠中,与模型组比较,APT对脑组织中RhoA活性,ROCK1/2、p-JNK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抗血小板溶栓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主要与其抑制 TLR4/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 抗血小板溶栓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作用观察

    作者:罗胜勇;叶寿山;李睿;贾德云;李心伟;马征;陈志武;李小羿;张国辉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溶栓素(anti-platelet thrombolysin,APT)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阳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APT高、中、低组.双侧颈动脉结扎,建立脑缺血模型,测定大鼠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行为学评分,酶联免疫法(ELISA)及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Bax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T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降低脑水肿程度,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降低缺血后脑组织中TLR4、JNK、Bax蛋白表达.结论:APT对缺血性脑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中TLR4/JNK/Bax信号通路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抗血小板溶栓素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大鼠原代皮质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贾德武;罗胜勇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溶栓素(APT)对原培养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大鼠原代皮质神经细胞培养6 d后,经APT 80μg/mL、40μg/mL、20μg/mL、Toll样受体4(TLR4)阻断剂HTA12510μg/mL预处理24 h,皮质神经细胞缺糖缺氧3 h,恢复正常培养24 h,建立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PT低、中、高组,HTA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神经元.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G-LISA法检测细胞中Rho蛋白A(RhoA)活性,Western-bloting检测细胞中TLR4、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培养6 d后,免疫组化鉴定显示神经细胞纯度达90%以上;与模型组比较,APT低、中、高剂量能明显增加神经细胞存活率;中、高剂量能明显降低培养液中MDA含量和LDH活性,降低细胞中RhoA活性,抑制细胞中TLR4,ROCK1/2蛋白表达.结论 APT对大鼠原代皮质神经细胞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LR4、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