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应用于膨胀期白色白内障吸除手术的初步报告

    作者:彭婷婷;王勇;鲍先议

    目的 评估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在膨胀期白色白内障吸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并在术前行飞秒激光(Len SX系统)前囊膜切开的膨胀期白色白内障患者50例(50只眼)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行常规的手动连续环形撕囊术的50例(50只眼)膨胀期白色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1,行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术50例(50只眼)其他类型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2.分析各组术中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的情况;观察经过染色处理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2的游离的前囊膜的显微图像;并在术后1、3、6个月和1年使用德国Oculus公司的Pentacam三维眼前节测量系统采集3组各眼Scheimplug图像.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数据.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并发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各组IOL的倾斜度和偏心量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检验进行不同随访时间组的两两比较.结果 150例患者年龄50~86岁,男性72例,女性78例.观察组有2例(4%)发生前囊膜放射状撕裂,6例发生舌状粘连(12%),2例(4%)前囊膜不完全切开,1例(2%)发生后囊膜破裂和玻璃体脱出;对照组1有8例(16%)发生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其中有3例(6%)发生后囊膜破裂和玻璃体脱出,观察组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及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均成功完成手术,IOL均顺利植入囊袋内且居中性良好,未发生囊袋破裂和玻璃体脱出,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观察组和对照组2中无明显IOL倾斜和偏心,对照组1各时间段IOL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偏心值和倾斜度明显高于观察组(F值分别为2.31、1.10、2.78、2.90)和对照组2(F值分别为2.50、2.32、2.56、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位置精确居中,形状正圆,避免术后因囊袋不对称收缩引起的IOL偏心和倾斜,从而可保证术后视觉质量的长期稳定.

  • 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的超微结构特点

    作者:杨梦璐;杨柳

    目的 了解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因并发性白内障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葡萄膜炎患者7例(7只眼)[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为(49±20)岁],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作为对照[3例(3只眼),均为女性,年龄54、71、74岁].术中撕取前囊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前囊膜上皮细胞,记录细胞形态、细胞之间连接、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变化.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细胞形态、细胞核及细胞器变化的比例和细胞凋亡的比例采用xˉ±s或中位数(范围)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7例(7只眼)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均可见上皮细胞极性消失,所有细胞(100%)均呈梭形,而3例(3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别仅有28.00%、16.67%、16.67%的细胞呈梭形.7例(7只眼)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破坏,细胞核核质正常的上皮细胞比例为8.33%(0~16.67%),染色质密度增加的细胞比例为47.07%±22.28%,核固缩细胞比例为38.02%±19.61%,核碎裂细胞比例为9.96%±8.10%;上皮细胞内线粒体中至重度肿胀;上皮中凋亡细胞占全部细胞的比例为48.16%±26.66%,而3例(3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0、8.33%、0.典型自噬小体仅见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重,主要表现为细胞凋亡增加及自噬过程抑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