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标准化“非接触”技术

    作者:Dapena I;Moutsouris K;Droutsas K;徐庆

    作者介绍一种“非接触”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 De-scemet membrane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MEK)的标准化技术,与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以及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DSAEK)相比,DMEK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得到较为快速而完全的恢复,移植物的存活率更高,并且以较少的投入就可以使供体角膜组织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 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研究进展

    作者:罗云娜;赵海霞

    长期以来,治疗角膜内皮病变标准的治疗方法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虽然PK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术后众多并发症使得其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过去几十年内,出现了多种选择性角膜内皮移植术,如经角膜瓣途径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eep lamellar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LEK)、经角巩膜袋途径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与PK手术相比,DLEK手术有多方面的优势,有可能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更为有效的方法.

  • 大泡性角膜病变治疗进展

    作者:刘春香;赵海霞

    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是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晚期表现,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目前,临床上关于BK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配戴角膜接触镜及手术治疗等.其中,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一直是公认的治疗BK的首选方法,但新近开展的角膜内皮移植术的逐渐应用,已显示出它在治疗BK方面的独特优势.本文就BK的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 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特征的评价

    作者:冀建平;黄挺;王玉娟;刘红;廉丽华

    [目的]探讨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眼前节OCT)分别于术后1周和1、3、6、12月对植片和植床厚度、上皮下大泡形成、内皮植片皱褶、内皮植片脱离等形态学特征进行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术后1周角膜内皮植片平均厚度为(173±56) μm,与术后1、3、6、12月内皮厚度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术后1周角膜植床平均厚度为(412±57) μm,与术后1、3、6、12月植床厚度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33);术后1周9眼(34.62%)出现边缘区域植片-植床裂隙,术后6月全部愈合消失,7眼(26.92%)出现上皮下大泡,并于术后1~3月消失;术后1周6眼(23.08%)出现内皮植片皱褶,术后12月时内皮皱褶消失;术后1周2眼(7.69%)出现局限性内皮植片脱离并伴有相应区域的上皮下大泡形成,分别于术后1月和3月时愈合.[结论]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特征的评价安全、有效,并能提供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疗效评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