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研究进展

    作者:何珂;贾亚丁;马涛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是一种新型的青光眼手术方式,具有可控性好、疗效高、并发症少、适应证广泛的特点.本文就ECP的诞生与发展、手术设备与操作、ECP与传统抗青光眼手术的区别等方面,结合现有的临床证据,对EC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林雯翔;王涛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是微创青光眼手术之一,可在内窥镜直视下观察到睫状突,能精确控制激光能量和部位,是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新选择.因可控性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绝对期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的治疗.近年,对于早、中期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行ECP联合白内障治疗,术后眼压控制较好,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与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凤阁

    目的:比较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CP)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山东省邹城市中医院眼科收治的50例(55只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25例(26只眼)和B组25例(29只眼)。 A组患者给予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 B组患者给予ECP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以均数±标准差( x珋±s)的形式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内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按照≤0.3、0.4~0.5、0.6~0.8及>0.8分为4个等级,以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B 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7.3±3.4) mmHg,A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5.5±3.3)mmHg,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6,P1>0.05)。手术后B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1.5±1.2)mmHg,A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5.1±1.8)mmHg,手术后A组患者的平均眼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P1<0.05)。手术后B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4,P2<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87,P3<0.05)。手术前B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为(1.8±0.2)mm,A组患者的前方深度为(1.7±0.2)mm,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前方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4,P1>0.05)。手术后B组患者的前方深度为(3.8±0.5)mm,A组患者的前方深度为(2.7±0.2)mm,手术后B组患者的前方深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5,P1<0.05)。手术后B组患者的前房深度高于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4,P2<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前房深度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87,P3<0.05)。手术前B组视力≤0.3者16例(18只眼),占62.07%;视力为0.4~0.5者9例(10只眼),占34.48%;视力为0.6~0.8者1例(1只眼),占3.45%。手术前A组视力≤0.3者15例(16只眼),占61.53%;视力为0.4~0.5者7例(9只眼),占34.62%;视力为0.6~0.8者1例(1只眼),占3.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1=0.02,P1>0.05)。术后B组视力为0.4~0.5者1例(1只眼),占3.45%;视力为0.6~0.8者8例(10只眼),占34.48%;视力>0.8者9例(18只眼),占62.07%。术后A组视力为0.4~0.5者2例(3只眼),占115.4%;视力为0.6~0.8者7例(7只眼),占26.92%;视力>0.8者13例(14只眼),占53.85%,术后B组患者的视力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12.38,P1<0.05)。手术后B组患者的视力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6,P2<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视力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7,P3<0.05)。结论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中,ECP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高效、便捷的治疗方法,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眼内压,增加前房深度,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青光眼激光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孙靖;张红

    近年来,激光用于青光眼的治疗随着激光技术和眼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有了新的进展.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CP)和激光小梁切开术(LTA)等以其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关注.SLT选择性作用于色素性小梁细胞,无热损伤,其降眼压疗效显著而安全.ECP是在眼内窥镜引导下对睫状体进行光凝,手术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对难治性青光眼有较好的降眼压效果.LTA是用激光将部分小梁组织切除,建立直接通向Schlemm管的通道,而无须损伤结膜,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抗青光眼手术.就SLT、ECP和LTA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概述和亚洲视角

    作者:

    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法已被分为睫状体破坏性(减少流入)或滤过性(增加流出)两大类.睫状体破坏性手术传统上用于视力预后差的青光眼以及难治性青光眼如外伤后、无晶状体眼、先天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自从1992年Uram首次使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以来,短期和长期的转归已经表明ECP的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PubMed查询、复习有关ECP的英文文献,并与新加坡一所眼科三级医院的有限结果进行比较.文献报告显示出ECP及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ECP在治疗小儿及成人严重的、各种病因所致的青光眼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在新加坡某眼科三级医院未发表的短期结果中也有报告,与那些已经发表的结果是一致的.已发表的报告和当前的经验证明,可直视目标组织的ECP,通过内窥镜直视将合适的红外波长激光能量应用于目标组织睫状上皮细胞,避免了"盲目"状态下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所引起的并发症.但是引进这项技术存在着显著的经费困难.ECP在控制眼压和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依赖性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广泛接受和使用这一技术仍有待于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