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营营;李明利;徐蔚海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基底动脉的管壁和斑块结构,这对于探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塑、斑块成分和斑块分布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有助于阐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 无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脉重塑临床研究

    作者:杨营营;李明利;冯逢;徐蔚海

    目的 探究无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重塑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前瞻性建立的高分辨磁共振数据库,将基底动脉存在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人群和基底动脉正常且未发生供血区缺血性卒中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3D CUBE T1WI成像方法,测量并比较分析两组人群的斑块和管壁特征,包括管周面积、管腔面积、大管壁厚度和基底动脉直径.结果 研究共纳入无症状性基底动脉病变组46例和对照组55例.缩窄性重塑是无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形式,占55.1%.1例患者的基底动脉可见缩窄性重塑斑块和扩张性重塑斑块共存.与扩张性重塑斑块相比,缩窄性重塑斑块的狭窄率更大(P<0.01),重塑指数、管周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和基底动脉直径更小(P均<0.001).与对照组相比,无症状性基底动脉病变组的基底动脉管周面积和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6,P=0.137),而管壁面积(P<0.01)和大管壁厚度(P<0.01)更大,管腔面积更小(P<0.01).结论 无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以缩窄性重塑为主的局灶性重塑,但不存在累及血管走行全程的普遍性重塑.

  • 桥脑梗死高分辨率磁共振基底动脉管壁成像研究

    作者:王诺;朱宣;张萍;陈蕾;张敏敏;邓本强;吴涛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研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在不同类型桥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长海医院收治的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行3. 0T HR-MRI基底动脉管壁成像检查患者,桥脑梗死分为桥脑旁中央梗死(PPI)和深部小梗死(SDPI).所有患者均行3D-TOF MRA和HR-MRI管壁T1WI、T2WI和T1WI增强序列扫描,对比研究PPI和SDPI患者基底动脉是否存在斑块及斑块特征.结果 55例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PPI组37例,SDPI组18例. 3D TOF MRA显示PPI组和SDPI组基底动脉狭窄50%以上分别为21例(58. 8% )和7例(38. 9% ),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 214). PPI组16例基底动脉狭窄小于50% ,其中14例(87. 5% )HR-MRI检测出基底动脉斑块形成,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明显高于SDPI组(27. 3%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BAD斑块强化分别占PPI组和SDPI组中35. 1%和5. 6%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8).结论 HR-MRI基底动脉管壁成像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PPI和SDPI的常见原因,BAD不稳定斑块常见于PPI,而SDPI中少见.

  • 孤立性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董晓峰;吴冠会;程庆璋;沈明强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 PPI)及脑桥腔隙性梗死(lacunar pontine infarction, LPI)的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及脑小血管病之间的区别。方法将58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分为PPI组(n=37)及LPI组(n=21),对PPI组、LPI组及对照组(n=121)三组间的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情况、脑小血管病等比较分析,并回顾分析PPI及LPI的危险因素。结果 PPI组中高血压(91.9% vs 64.5%,χ2=10.330,P=0.001)、高血压控制不佳(56.8% vs 25.6%,χ2=12.442,P<0.001)、糖尿病(40.5% vs 17.4%,χ2=8.658,P=0.003)、糖化血红蛋白[(6.99±1.66)% vs(6.12±1.38)%,t=2.889,P=0.005]、空腹血糖[(6.74±2.15)mmol/L vs(5.62±1.98) mmol/L,t=2.963,P=0.004]、高密度脂蛋白[(1.13±0.26)mmol/L vs(1.29±0.32)mmol/L,t=-2.850,P=0.005]、同型半胱氨酸[(16.86±4.92)mmol/L vs(15.02±3.48)mmol/L,t=2.122,P=0.039]、基底动脉硬化(67.6% vs 16.5%,χ2=36.237,P<0.001)及其不规则(62.2% vs 16.5%,χ2=29.788,P<0.001)及颅内血管粥样硬化(64.9% vs 43.8%,χ2=5.032,P=0.025)显著高于对照组。LPI组高血压(95.2% vs 64.5%,χ2=7.925,P=0.005)、高血压控制不佳(66.7% vs 25.6%,χ2=13.920,P<0.001)、糖化血红蛋白[(6.97±1.65)% vs(6.12±1.38)%,t=2.213,P=0.036]、空腹血糖[(6.72±3.05)mmol/L vs(5.62±1.98)mmol/L,t=2.133,P=0.035]、甘油三酯[(2.17±1.96)mmol/L vs(1.41±0.91) mmol/L,t=2.886,P=0.005]、同型半胱氨酸[(16.80±4.48)mmol/L vs(15.02±3.48)mmol/L,t=2.067,P=0.041]、基底动脉硬化(52.4% vs 16.5%,χ2=13.478,P<0.001)、不规则(47.6% vs 16.5%,χ2=10.380,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危险因素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OR 7.457,95%CI 2.806~19.820,P<0.001)是PPI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控制不佳(OR 3.847,95%CI 1.166~12.693,P=0.027)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OR 3.647,95%CI 1.064~12.494,P=0.039)是LPI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PI组和LPI组组间一般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及脑小血管病没有明显差异,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是LPI与PP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高血压控制不佳仍然是LP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 重度狭窄的效果分析

    作者:卢才磊

    目的 探讨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支架置入有效率为100.00%(32/32);术后NIHSS评分低于术前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围手术期(30d内)没有发生颅内出血、卒中、死亡等事件,且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