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复发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

    作者:沈琳;金懋林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进行术前辅助治疗及治疗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GISTs 30例,其中29例CD117阳性.行术前辅助化疗2例,术后复发或已转移并失去手术机会者28例,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200~600 mg/d口服.结果 30例患者中,3例失访,25例可评价客观疗效.部分缓解(PR)15例,占60.0%;病情稳定(SD)5例,占20.0%;疾病进展(PD)5例,占 20.0%.患者获益(CR+PR+SD)率80.0%,获益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超过 13个月. 随访1年以上者22例,1年生存率为86.4%.27例可评价不良反应,其中轻度水肿23例(85.2%), Ⅰ、Ⅱ度白细胞减少11例(40.7%),Ⅰ、Ⅱ度乏力8例(29.6%),轻度腹痛4例(14.8%),Ⅰ、Ⅱ度恶心呕吐5例(18.5%),轻度皮疹3例(11.1%),出血2例(7.4%).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期GISTs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能够耐受,可以较长时期用于转移性和(或)不能手术的GISTs治疗.

  • 52例胃肠道间质瘤诊治分析

    作者:王凤力;孙浩;李德春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诊断方法 、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结果 胃肠道间质瘤男女均有发病,男女之比为1.26∶1,50~60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腹块或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手术或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病变为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 .胃肠道间质瘤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其有一定的作用.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分子靶向治疗创造了新的治疗途径.

  • 格列卫治疗30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研究

    作者:周道平;魏元东

    目的 总结分析格列卫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2005年8月~2007年3月共有30例晚期胃肠道恶性间质瘤患者进入研究,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CD117表达阳性,并至少有一个客观可测量的病灶.格列卫400 mg,口服,每天1次.结果 30例患者均可评价,获得PR 23例(76.7%),SD 3例(10.0%),PD 4例(13.3%),总的疾病控制率86.7%.未出现3~4级毒性反应.结论 格列卫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治疗.

  • 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诊治分析

    作者:李剑雄;石彦;余佩武;曾冬竹;赵永亮;靳明林;雷晓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首次切除术后复发时间为3个月至9年,首次复发平均时间为术后30.2个月;腹膜、原病变局部和肝脏是主要的复发部位.10例再手术患者中7例完整切除肿块,2例姑息性手术,1例行活检术.首次复发后再手术切除率70.0%(7/10).1例术前、3例术后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复发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1.7%,25%.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术后易复发,手术切除仍然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再次术后仍需辅以伊马替尼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