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腹症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杜贤仕;杨锋;赵松寿

    目的 研究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43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疑似感染部位取分泌物及血液标本送检,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和鉴定,根据NCCLS(2008年)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共培养出57株病原菌,以血液标本为主,占38.60%,其次为腹水和痰液,均占22.81%;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5.9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分别占10.53%、3.51%,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6.84%、22.81%、8.77%;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耐药率>50.00%,特别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00%,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灶分布广,血液、腹水、痰、尿、胆汁培养均存在病原菌感染,且病原菌耐药性较高.

  •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 围麻醉期的影响

    作者:卢勣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治疗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选取本院于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诱导期(T1)、插管时(T2)、拔管时(T3)以及拔管后(T4)四个时间段观察两组患者MPA、HR以及SpO2数值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率.结果 两组患者SpO2不具有明显差异,诱导开始前两组患者MAP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开始后观察组MAP数值与HR数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的临床效果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麻醉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应当在临床中予以推广使用.

  • 右美托咪定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后躁动的镇静作用探讨

    作者:杨广坤;彭健泓;李振威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腹症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于我院治疗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拔管前后的RSS评分、RS评分及OA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苏醒与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RSS评分各时刻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RS及OAAS评分各时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在延长苏醒与拔管时间的前提下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镇静作用显著。

  • 右美托咪定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后躁动的影响分析

    作者:曾涛

    目的 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苏醒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安慰剂,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患者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患者的躁动评分比对照组的要低,两组比较,P<0.05.结论 对于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全麻后躁动的情况,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患者的麻醉过程中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