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抗凝处理

    作者:姜兆磊;梅举;丁芳宝;鲍春荣;汤敏;朱家全;马南;黄健兵;刘浩;张俊文;杨琦

    目的 总结应用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选择性抗凝处理的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75例,其中男65例,女10例;年龄22~81岁,平均(59.1±13.5)岁.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病变情况进行评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胸降主动脉直径为22~42mm,平均(30.3±4.0)mm,夹层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1.5cm 29例(均为右椎动脉优势),<1.5cm 46例(左椎动脉优势2例).术中根据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左椎动脉优势且术中需要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先常规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术后对支架近端完全或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无内漏且远端无残余破口)者,支架置入术后第2天开始予阿司匹林100mg/天抗凝,维持3个月.术后早期观察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或体征;术后3个月行头颅及胸腹部CT,了解支架位置、假腔内血栓形成、主要分支血管血流情况及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果 7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中主动脉支架直径26~46 mm,平均(34.3±4.0)mm.2例术前评估为左椎动脉优势,术中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术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完全或部分封闭58例,完全封闭19例,开口2/3封闭15例,开口1/2封闭24例;其中56例无内漏及残余破口,术后早期进行抗凝治疗,预防椎动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死亡2例(2.7%),分别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夹层破裂,其余患者均成功治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4~19天,平均(7.9±3.5)天,无脑梗死或截瘫病例.随访6~66个月,1例死于呼吸系统疾病,1例于术后19月再发Stanford A型夹层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置换术,1例于术后4年因支架近端新发夹层再次行腔内支架置入术.随访期未发生脑梗死、截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对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中完全或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术后早期抗凝可安全、有效的预防与椎动脉血栓形成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