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前路椎间融合术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比较研究

    作者:田生杰;陆耀刚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间融合术中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维持颈椎前凸和椎间高度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01-2014-12诊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28例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术(限制型钢板组),34例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术(半限制型钢板组),比较2组术后植骨融合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及JOA评分.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8~12个月,平均11个月.2组植骨材料(钛网)均与相邻椎体骨性融合.半限制型钢板组术后1年Cobb角较术后3d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894,P<0.001).2组术后1年与术后3d的D值与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t =0.801,P=0.426)与术后1年(t=0.437,P=0.663)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均可提供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颈椎的稳定性直至植骨材料(钛网)与相邻椎体骨性融合.钛网植骨和半限制型钢板共同使用时,更容易发生融合节段曲度的丢失.

  • 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柱生理曲度恢复中的作用:1年结局随访

    作者:高志增;曹凯;张志宏;舒勇;韩智敏

    背景:维持良好的颈椎曲度亦是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症状的重要前提,已有研究证实骨科前路钢板内固定植入物置入对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具有良好的作用.目的:评价颈椎前路钢板植入物置入术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前凸的恢复情况.设计:观察实验.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3-02/2006-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72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46例,女26例;年龄45~70岁,平均54岁;病史2~6年.纳入标准:①MRI显示颈脊髓受压.②均取自体髂骨植骨.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所有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所有颈椎前路钢板为枢法模公司生产提供的Orion锁定钢板.根据手术需要分为单节段椎间盘切除组(n=32)及两节段椎间盘切除组(n=40).方法:①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钛质钢板内固定置入法,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颈后仰,气管内插管全麻.取颈前右侧横行或斜型切口,在Caspar椎体牵开器辅助下行椎间盘切除减压,取自体3面皮质髂骨植入减压椎间隙,安装Orion带锁钛板,获即刻稳定,放置引流,缝合切口.②术后颈托保护下进行日常活动,8周后逐步去除颈托.③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及12个月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以Cobb角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以D值评价颈椎的前凸,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④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骨性融合情况.椎间融合标准为:融合节段间两棘突尖之间无异常活动,植骨块与上下椎体界面间无透亮带,其骨小梁通过植骨块与椎体界面.⑤随访中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Cobb角、D值的变化.②随访骨性融合及排斥情况.结果:纳入患者7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节段椎间盘切除组及两节段椎间盘切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及12个月Cobb角及D值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12月随访结果表明所有患者植骨均获骨性融合.③钛钢板内固定植入物置入后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提示材料和宿主之间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植入物加自体骨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恢复颈椎生理前凸效果满意.

  • 前路钢板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柱生理曲度恢复的研究

    作者:高志增;曹凯;张志宏;舒勇;韩智敏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钢板对恢复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生理前凸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脊髓型颈椎患者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钛质钢板内固定术,分别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随访时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以Cobb角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以D值评价颈椎的前凸,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12个月随访,平均12周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前与术后随访时Cobb角及D值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Cobb角及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恢复术后颈椎生理前凸效果满意.

  •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体会

    作者:王彦博;贾叙锋;雷飞;刘双;冯大雄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指征及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ACDF治疗颈椎病且获得随访的患者36例.结合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等资料分析.结果 36例患者获得随访6~ 25个月,平均16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10.67±2.66)分,术后3个月平均(13.47±2.06)分,术后6个月平均(14.11±1.56)分,术后12个月平均(14.97±1.78)分.术中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无食道、气管损伤,无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吞咽困难明显减轻时间为3~5d者8例,5~7d者6例,3周者10例,1个月后36例患者吞咽困难全部消失.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钛网下沉、移位或钛板断裂.结论 ACDF适用于解除退变的椎间盘对脊髓和(或)神经根的压迫,尤其适用于不伴有僵硬性后凸畸形,不伴有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且对脊髓的压迫位于椎间盘平面而非椎体平面的颈椎病.只要严格掌握指征,其疗效确切,顽固性颈痛消失快,对脊柱稳定性干扰少,愈合快.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颈椎前路经典手术方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