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任务导向训练配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雅薇;周天伦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训练配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与镜像疗法,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FTHUE-HK分级、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BI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任务导向训练配合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康复作用

    作者:朱琳;宋为群;刘霖;张冉;张艳明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进行康复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患者74例,均为发病1~12个月的初发卒中,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任务导向训练,2次/ d,20 min /次,5 d /周,共12周。观察组另给予12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1次/ d,30 min /次,5 d /周。疗效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站起-行走计时(TUG)测试、膝关节屈曲的主动关节活动度评测(KFAROM)。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Berg量表和FM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rg量表:(28±9)分比(22±9)分,(29±9)分比(24±9)分;FMA评分:(47±8)分比(36±8)分,(40±6)分比(36±7)分;均P <0.01],但组间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组间FMA量表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erg 量表评分的差值分别为(10.75±0.30)、(4.71±0.1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5,P =0.34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MA量表评分的差值分别为(5.8±0.6)、(4.9±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16,P <0.01)。(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UG测试及KFAROM 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UG测试:(35±13)s 比(56±18)s,(53±17)s 比(58±18)s;KFAROM:(82±24)°比(60±23)°,(63±23)°比(57±26)°;均P <0.0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UG测试的差值分别为(21.5±5.0)、(4.6 ±0.6)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55,P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KFAROM的差值分别为(5.8±0.6)、(4.9±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17,P <0.01)。结论任务导向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改善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行走能力、膝关节屈曲的关节活动度,但对下肢平衡改善效果不明显。

  • 第三代功能性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上肢功能的康复作用

    作者:朱琳;梁军;张冉;刘霖;宋为群

    目的:探讨第三代功能电刺激(FES)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程3~12个月的初发卒中患者40例,按病例单双号分为F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传统的康复训练,1次/d,30 min/次,5 d/周,共12周。FES组另给予12周的FES治疗,1次/d,15 min/次,5 d/周;根据上肢功能状况给予患者被动电刺激、触发反馈电刺激、助力反馈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杯子训练)的作业治疗。疗效评定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Brunnstrom分级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及腕关节背伸的主动关节活动度(WEAROM)测评。结果(1)治疗前FES组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两组MAS和Brunnstrom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FES组与对照组比较,MAS和Brunnstrom量表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分别为(0.7±0.3)、(0.8±0.4)分和(0.6±0.2)、(0.7±0.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 FMA评分和WE-AROM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S组FMA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为(8.3±4.0)分,高于对照组的(4.3±2.5)分;FES组WEAROM的治疗前-后差值为(21±10)度,高于对照组的(14±6)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康复训练相比,结合了FES治疗的康复训练对于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及腕关节背伸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效果更明显。但对上肢痉挛改善效果不明显。

  • 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中作用的fMRI研究

    作者:唐朝正;赵智勇;孙莉敏;丁政;张晓莉;陈立典;吴毅;贾杰

    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是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一种中枢康复干预,影像研究提示MI能激活想象动作对应的大脑皮层[1]和增强相关脑神经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2],被认为是一种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中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3].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患者想象内容难以监测、具体想象动作未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强化和应用等[4],导致MI的临床疗效向实际转化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基于此,我科首次应用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康复干预,并配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进行观察,以期为该疗法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 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疲劳患者血清RBP4的影响

    作者:丁玲;肖波;李啬夫;汤显靖;陈旭

    目的 研究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疲劳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卒中后疲劳(PSF)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48例.A组采用神经促进技术进行康复训练,B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治疗4w后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RBP4滴度,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价疲劳程度,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分析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血清RBP4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RBP4水平、疲劳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患者RBP4下降,疲劳程度减轻,肢体运动功能加强,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两组相比,B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PSF患者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有效降低RBP4水平,缓解疲劳,提高运动功能,加强ADL能力,促进患者恢复.

  • 以患者为中心的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影响

    作者:田湉;顾琦;高洁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作业治疗基础上接受经患者选择的任务导向训练,1天1次,每次30min,每周5次,为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估自我效能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BI评分(62.45±12.18分)和GSES评分(27.80±4.16分);对照组MBI评分(50.05± 12.26分)和GSES评分(23.70±4.52分).治疗4周后,两组MBI和GSES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和GS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任务导向训练比常规的作业治疗能更好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能力和自我效能.

  • 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

    作者:姚婕;王从安;吕慧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脑出血术后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肢体功能训练,实验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训练配合镜像训练法实施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治疗1、2、3个月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2、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能够通过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训练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种方法结合康复训练效果较好,能够使患者更加适应回归家庭的生活.

  •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瘫患儿膝过伸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培坚;彭桂兰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膝过伸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疗效。方法:40例脑瘫合并膝过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另予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膝过伸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改善步行能力,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纠正膝过伸。

  • 改善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新方法

    作者:张漪;姜淑芸;王玲

    本文主要就近年国外脑瘫训练中改善平衡功能的新方法作一综述,为促进小儿脑瘫康复的发展提供参考。

  • EMS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作用

    作者:王争

    目的 研究EMS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任务导向训练,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EMS),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康复训练,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改良Barthel指数(MBI)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评定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 康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MB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周后,观察组的M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C、TG、HDL-C、LDL C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TC、TG、HDL-C、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研究组接受康复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93.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6% (P<0.05).结论 第三代EMS联合任务导向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与血脂水平,改善脑水肿,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机体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任务导向训练对脑瘫患儿上肢及手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舒

    目的 总结并归纳任务导向训练对脑瘫患儿上肢及手部功能的效果以及作用.方法 从本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选取60例已确诊为脑瘫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的治疗方式,以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干预手段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使用任务导向训练的治疗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任务导向训练的在治疗脑瘫患儿的上肢及手部功能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帮助患儿康复病情,可以被临床应用.

  • EMS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作用

    作者:姜永斌

    目的 关于卒中患者在疾病治疗阶段,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EMS),以及任务导向训练法的效果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40例在该卫生院进行卒中疾病诊断与预后治疗的患者,在患者的疾病确诊之后,给予所有的患者任务导向训练法的康复治疗,之后随机分组,对于其中的观察组患者再次应用了EMS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经过两种方法的联合治疗后,生存质量和卒中的恢复情况较为理想,且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远远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结果做以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进行临床救治的过程中,联合应用EMS、任务导向训练,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肢体障碍情况,使得患者的肢体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