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gA肾病肾内小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可能发生机制

    作者:孔军;董葆;王梅

    目的 观察伴或不伴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肾内小/细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光镜表现为轻度系膜增生或局灶增生性病变伴小/细动脉病变的原发性IgA.肾病20例,其中血压正常者10例为A组,伴高血压者10例为B组,非IgA轻度系膜增生或局灶增生性肾炎血压正常者10例为C组,3组临床及病理指标相匹配.对经皮肾穿刺活检组织常规进行免疫荧光、光镜(HE、PASM、Masson染色)及电镜检查.选取PASM染色切片,使用多功能电子显微镜,在200倍视野下,选取小/细动脉的正中或接近正中矢状位横截面照相,使用医学图像分析管理系统测量管壁厚度/血管外径、内膜厚度/血管外径、中膜厚度/血管外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及小/细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及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结果 A、B组与c组相比管壁厚度/血管外径、内膜厚度/血管外径显著升高,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动脉区域与肾组织Ang Ⅱ、AT1R表达强度一致(P>0.05).A、B组与C组相比,肾组织及小/细动脉区域Ang Ⅱ与AT1R表达显著增强,B组与A组相比,除Ang Ⅱ在肾组织的表达增强外,小/细动脉Ang Ⅱ及AT1R在肾组织及小/细动脉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型胶原纤维主要分布于小/细动脉内膜,B组较A、c组显著增强,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肾内小/细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管壁厚度/血管外径与其Ang 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内膜厚度/血管外径与Ang Ⅱ、AT1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IgA肾病患者肾内小/细动脉病变不完全依赖于高血压,其肾内肾素-血管肾张素系统的表达明显增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