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成年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Nestin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艳君;罗勇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成年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点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C组)、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假FNS组(I/RFs组)、局灶脑缺血/再灌注+FNS组(I/RF组),每组36只,并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又分为1 d、3 d、7 d、14 d、21 d和28 d 6个亚组(n=6).缺血时间均为1 h,于再灌注后立即刺激对侧小脑顶核1 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缺血侧侧脑室、海马Nestin阳性细胞的动态表达.结果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在缺血侧侧脑室区、海马齿状回的表达均有增加,呈单峰变化趋势,7 d达高峰(P<0.01),14 d后逐步下降(P<0.01),而FNS后,Nestin阳性细胞数量增加更加明显(P<0.05,P<0.01),7 d达到高峰(P<0.01),14 d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且Nestin阳性细胞形态也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FNS可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Nestin阳性细胞数量增加.

  • 多奈哌齐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作者:戴建武;曹莹;胡志兵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多奈哌齐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25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安理申5 mg每晚临睡前口服1次,同时行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照组21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安理申5 mg每晚临睡前口服1次.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分别为(16.3±3.3)和(23.1±4.3),ADL分别为(38.8±11.5)和(67.7±13.4);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分别为(15.2±3.2)和(17.8±3.8),ADL分别为(38.6±12.0)和(58.3±12.0).同组前后对照及两组间治疗后MMSE、ADL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1.6±8.2)和(8.9±4.5);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9±8.6)和(18.2±6.3).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治疗组(多奈哌齐联合电刺激小脑)改善血管性痴呆临床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 小脑顶核刺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显洪;陈世维;李雪;肖湘君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刺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老年VBI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44例,药物组36例,均每日给予盐酸丁咯地尔200mg静脉滴注,综合组加用小脑顶核刺激,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底动脉(VA、PCA、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综合治疗组5~7天时,临床症状出现明显改善( 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双侧VA、PCA、BA的Vm均增加,综合组优于药物组( P<0.05).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可显著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供血不足区域的血流灌注,改善脑细胞功能,有助于老年VBI患者症状的早期改善,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小脑电刺激治疗仪的研究与设计

    作者:王邺;罗香;邓振生

    目的:设计开发一种由微处理器控制、可利用脑电信号来进行调幅的小脑顶核电刺激仪.方法:采用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置放大器以及多种滤波手段,保证较理想的获取脑电信号.输入输出部分采用光耦元件,实现电气隔离,保证安全.结果:开发的仪器克服了刺激波对机体的适应性问题,能够安全、有效、无创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同时采用脑电信号调幅,能够很好地克服机体对刺激信号的适应性.

  • 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乙脑后遗症

    作者:柯晓燕;魏荣;朱晓琳;雷美容;李琳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累及脑膜,并引起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损害;多发生于儿童,其死亡率高,后遗症多,影响患儿自理能力;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是治疗乙脑的关键.我科自2006年始对乙脑后遗症行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辅以康复训练,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小脑顶核刺激前后脑血管生物流体力学参数及脑电图地形图的比较

    作者:魏玲莉;余雪

    目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 CCCI )患者刺激小脑顶核前后脑血管生物流体力学各项参数及脑电地形图的改变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98例CCCI 患者,随机抽取78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余2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前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脑顶核刺激。3组在治疗前后应用TCD分别监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 BA)的生物流体力学各项参数。用EEG/BEAM技术监测治疗前后各频段脑电波及各频段功率谱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频谱波形改变明显,对照组治疗前后频谱形态无明显改变。观察组、对照组大脑ACA、MCA、PCA、VA及BA的收缩期峰流速率、舒张末期血流速率、平均血流速率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速率差异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PI、RI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的改变在以低波幅、低功率的α波为背景下可出现功率值较高的α波,多为α1活动。以低波幅、低功率α波为背景,很少出现一过性局限性较高功率θ波或δ波,节律恒定。睁闭眼诱发试验转为不完全抑制,部分恢复正常。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θ、δ频段相对功率谱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和β频段相对功率谱平均值各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θ+δ)/(α+β)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CCCI 患者的治疗中,刺激小脑顶核能改善患者的脑血管生物流体力学参数,并且可改善患者的脑电活动状态,降低慢波功率,重建CCCI 患者的脑功能。对CCCI 患者的缺血状态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