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血管成像技术探查BI-RADS 4类乳腺肿块内穿支血管的价值

    作者:詹嘉;陈璐;万敏;王慧芳;陈悦

    目的 探讨SMI在探查BI-RADS 4类乳腺肿块穿支血管的价值.方法 对已行常规超声检查且诊断为BI-RADS 4类的48个乳腺肿块,分别行PD、ADF及SMI检查,比较三种血流显像技术对乳腺肿块内穿支血管显示的差异.结合病理结果,分析SMI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中穿支血管的诊断价值.结果 SMI对乳腺肿块内穿支血管显示数量与PD、ADF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PD与ADF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SMI对BI-RADS分类校正前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和0.82,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BI-RADS 4类乳腺肿块,SMI能够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 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作者:袁嘉;勇强;张蕾;穆洁;刘海芳

    目的::探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价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08至2015-03我院住院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共70条血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对常规血管超声及SMI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常规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42%、83.33%、80.95%。SM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43%、92.16%、89.47%。结论:常规血管超声与SMI在评估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SMI对颈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常规血管超声,SMI能更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有望成为一种更可靠评价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检查方法。

  • 二维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TI-RADS 4级甲状腺病灶

    作者:王婧霖

    目的 探讨恶性超声征象与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rcovascular imaging,SMI)诊断TI-RADS 4级甲状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应用超声诊断为TI-RADS 4级的甲状腺病变患者174例(236个病灶),将超声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被膜浸润""肿块内穿支血流""微钙化灶""形态不规则"为诊断特异度较高的超声征象,对甲状腺癌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6.47%(164/170)、86.47%(147/170)、81.17%(138/170)和78.23%(123/170).结论 "微钙化""形态不规则""被膜浸润""穿支血流"为特异度较高的超声征象,当出现这4个征象时,TI-RADS 4级评分倾向于恶性可能性大.

  • SMI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生成与斑块声学特性的联系

    作者:李丹;贾文婷;王薇;王繁博

    目的:应用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rcovascular imaging ,SMI)评估不同声像学特征的斑块内血流显像的差异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疗患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人120例,记录患者身上出现的120个斑块,采用二维超声及SM I技术检查病人的内中膜厚度,分析斑块的形态、声学特性以及其内部新生血流的形成.结果:混合回声斑块和低回声斑块内部的新生血管的生成率明显超过其他两类斑块,各类型斑块内血流显现率具有差异.对内部回声不同的斑块之间的血流显现率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回声斑块与中等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M I技术通过评估斑块血流显像得到以下结论,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生成率明显要高于中等回声斑块和强回声斑块,SM I技术为诊断动脉硬化斑块内部新生血管的生成及其在不同回声斑块中的表现提供了新的可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