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婴儿面孔表情标准化图片系统的初步建立

    作者:程刚;张大均;关雨生;陈艳红

    目的:养育脑是人脑中和育幼感受与行为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神经回路的统称,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亲子关系形成的实质。本研究为了方便养育脑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开展,准备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中国婴儿面孔表情图片系统。方法:采集211名3~6个月中国婴儿的面孔表情图片共计360张,对其进行标准化加工处理。在重庆及贵阳各1所高校共招募196名未婚无生育史的大学生,作为面孔表情评分者。其中100名对图片的情绪类别和强度进行评定;另外96名对筛选出的图片在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上进行9点评分。结果:建立了包含117张高兴,92张中性,108张悲伤表情的中国婴儿面孔表情图片系统,其对应的平均认同率为89%、77%、92%;强度为5.83、5.15、6.19;愉悦度为5.92、4.55、2.70;唤醒度为5.11、4.18、3.77;优势度为5.02、4.93、4.91。该系统能有效唤起被试的情绪反应,所建立的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指标,在3类表情图片间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信效度较高的中国婴儿面孔表情图片系统,可作为养育脑及情绪研究的实验材料。

  • 娃娃脸效应:对婴儿面孔的偏好及过度泛化

    作者:窦东徽;刘肖岑;张玉洁

    娃娃脸效应是指由婴儿面孔特征(或婴儿图式)所引发的普遍、进化的社会认知反应,不仅包括对婴儿面孔的偏好性反应——如优先注意、关怀和照料的冲动,还包括对于具备婴儿图式的成年人、动物甚至非生命物体的泛化性反应,即认为这些对象具有与婴儿相似的特质并对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娃娃脸效应的表现、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证明了人类对于婴儿面孔特征的偏好性反应是一种本能释放机制,并为进化心理学中的亲代投资及性别选择理论提供了佐证.娃娃脸效应的文化差异以及实践应用可能是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 婴儿图式及其加工的性别差异

    作者:罗笠铢;罗禹;鞠恩霞;马文娟;李红

    摘要婴儿图式(baby schema,or Kindchenschema)是指人们对一系列婴儿特征的一种心理表征,这些特征包括婴儿所特有的高额头、大眼睛和圆脸蛋等知觉特征.婴儿图式可以诱发人们的积极情绪,并引起关爱、照顾婴儿的行为,从而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繁衍的需要.对婴儿面孔的加工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对婴儿特征比男性更敏感,原因可能有四种;大脑结构的不同、女性独有的情绪反应、女性生殖激素的影响和早期环境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婴儿图式的特异性神经机制,并从性别差异入手,进一步探讨母爱与婴儿图式的相互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