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血缘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黄绍良;周敦华

    非血缘异基因脐血移植(UCBT)自1988年第一例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20年.全世界报道脐血移植的病例已经累积10 000例以上.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已有力地证实非血缘异基因脐血移植是有显效的,HLA 0-1位点不合的UCBT的临床TRM、复发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等数据和HLA全相合骨髓移植的相仿,但UCBT的重度GVHD发生率明显减少.已经公认:异基因脐血无疑是一个造血干细胞随时可取到的新来源,尤其当病人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HLA全相合非血缘骨髓供者,也没有单倍体相合的外周血供者时.近年来,异基因脐血移植的两大新发展,一是脐血双份移植,一是脐血移植用于非恶性的难治性疾病治疗(如重症免疫缺损、地中海贫血、骨髓衰竭综合症和代谢障碍病等等).脐血双份移植用于大体重儿童或成人病例并获得成功报告越来越多.其发展势头超过了儿童单份UCBT病例.双份异基因脐血移植的临床成功实践给有关基础研究提出许多令人困惑而又饶有兴趣的问题,例如HLA互不相合的双份脐血在体内的斗争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不破坏整个移植,反而提高了植入率?双份脐血有核细胞剂量之和并不高于单份脐血移植成功的剂量,而每单份的细胞剂量都低于单份脐血移植成功需要的剂量,这样反而提高了植入率,为什么?双份脐血之间,受者之间的HLA都互不相合,为什么受者可以在第一阶段容纳双份脐血同时植入,以后双份脐血中只有一份可长期植入,又为什么?那一份脐血细胞能优胜而长期植入的因素是什么?本文参考国际UCBT文献,就如何评价非血缘性异基因UCBT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及其发展前景,加以讨论.

  • 成人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骁;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傅(王争)(王争);唐晓文;刘跃均;吴小津;陈卫昌;阮长耿

    目的 探讨减低剂量预处理(RIC)的成人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治疗血液病的效果及相关毒性.方法 观察并分析28例RIC的成人双份CBT治疗的耐受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总生存率及无病存活率.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氟达拉宾+2 Gy γ射线全身照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环孢素(CsA)联合霉酚酸酯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回输的双份脐血所含有核细胞总数均≥3.5×10~7/kg.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移植治疗,多例次出现了轻、中度治疗相关的器官功能损伤.移植后造血重建的中位时间为+42 d,1例植入失败.重度(Ⅲ~Ⅳ)急性GVHD发生率为12%.中位随访期21个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为56%,无病存活率为48%.结论 RIC的双份CBT治疗成人血液病是安全、有效的.致命性感染和血液病复发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 双份脐血移植后受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嵌合情况

    作者:田竑;陈广华;吴德沛;徐杨;乔曼;刘慧文

    目的 研究双份脐血移植(DCBT)受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嵌合状态.方法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型男性患者1例,接受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输注5个抗原(5/6)相合和4个抗原(4/6)相合的非血源脐血各1份,移植后19 d粒系造血重建.移植后87 d,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DCBT后受者及正常供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培养MS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诱导其向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SC表面造血及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受者MSC、外周血、骨髓中供者细胞嵌合率.结果 移植后受者MSC与正常供者MSC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以及分化潜能,均能表达白细胞介素6、干细胞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造血及免疫相关分子的mRNA.DCBT后受者骨髓优势脐血嵌合度达96.4%,外周血嵌合度达95.7%,MSC的优势脐血嵌合度为5.4%,MSC中受者本身部分占94.6%.结论 DCBT后,受者造血重建仅来自于其中1份脐血.移植后骨髓MSC大部分来源受者本身,部分嵌合的供者MSC来源于植入的单份脐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