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实验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

    作者:王洁;崔晶;王中全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 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300条幼虫,感染后1~6周每周尾部静脉采血,6周后每2周尾部静脉采血,至感染后20周,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中抗旋毛虫IgG抗体水平. 结果 小鼠感染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感染后第8周达高峰,此后旋毛虫和乡土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缓慢下降,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迅速下降;小鼠感染伪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第16周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和动态变化不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 纳氏旋毛虫肌幼虫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多重PCR鉴定

    作者:李宛青;崔晶;赵桂花;牛洪涛;侯小君;逯莉;张西臣;王中全

    目的 研究纳氏旋毛虫(Trichinella nelsoni, T7)肌幼虫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方法 .方法 消化法分离纳氏旋毛虫肌幼虫,用研磨法分离其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分离细胞的形态并测量细胞核与细胞直径.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并通过多重PCR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纳氏旋毛虫肌幼虫细胞平均直径为11.72±1.13μm,细胞核平均直径为5.76±0.68μm.细胞在接种于培养液后24~72h开始贴壁生长, 培养8~12d后单层细胞形成,贴壁细胞多为发亮、饱满、圆形细胞.对培养14d 的细胞进行多重PCR分析,结果 与纳氏旋毛虫肌幼虫具有相同的DNA条带.结论 纳氏旋毛虫肌幼虫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至少可存活20d.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