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穴位和非穴位一氧化氮含量及导电量的比较

    作者:贲卉;李亮;高昕妍;何伟;荣培晶

    目的:通过对穴位和非穴位皮肤一氧化氮(NO)含量及皮肤导电量的比较,探讨针刺在穴位和非穴位效应差异的机制.方法:①对20例提供了知情同意书的健康志愿受试者进行穴位及非穴位皮肤NO含量的检测.实验分为针刺组、非针刺组,每组10例.分别选取一侧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作为针刺部位,同时分别选取针刺同侧经脉的郄门穴和承筋穴作为穴位点,穴位点旁开1.0~1.5 cm处为非穴位点,对穴位点及非穴位点皮肤NO进行收集.针刺时,轻刺入每个穴位约5~10 mm,手针操作以60次/min的频率,捻转行针2 min,以得气,留针20 min,每5 min行针1次.采用微量透析法对NO进行收集,用化学发光法对NO含量进行检测分析.②对20例健康志愿受试者测试皮肤导电量.分组及针刺方法同①.分别对心包经的郄门穴和膀胱经的承筋穴及其旁开1.0~1.5 cm处的非穴位进行测试.结果:①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组穴位和非穴位NO含量均高于非针刺组(P<0.05);针刺组组内比较,穴位NO含量高于非穴位(P<0.05);非针刺组组内比较,穴位NO含量与非穴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人体皮肤导电量,穴位高于非穴位(P<0.05).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有升高趋势.结论:针刺可使穴位NO含量及皮肤导电量升高.正常情况下穴位具有潜在的活跃性,但与非穴位比较差异不明显;在针刺作用下,穴位的活跃性有了明显表达,类似于穴位被激活,从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 声波对人体经脉皮肤导电量影响的实验观察

    作者:汤华瑜;徐珊珊;崇菲菲;张小卿;王华伦;杨艾生;陈宣宇;郑利岩

    目的:客观检测声波疏通经络生物物理学特性.方法:应用皮肤电阻测定技术,测定声波刺激人体前后经脉相应穴位皮肤导电量的变化,观察并证明声波对人体产生的生理作用.结果:声波干预后人体经穴皮肤导电量较明显增加,P<0.01;波型Ⅱ(声电复合波)干预对皮肤导电量的影响高于波型Ⅰ(声电波),P<0.01;声波对阴、阳两经皮肤导电量的影响相近.结论:声波具有降低人体经脉电阻抗的特性,其特性的显现与刺激强度、电极压力等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