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杨欢;王栋;童丽;蔡宝昌

    目的 对藏药镰形棘豆的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硅胶柱色谱对这两个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MS和NMR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从镰形棘豆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Ⅰ)、花生酸(eicosanoic acid,Ⅱ)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从氯仿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pinostrobin,Ⅳ)、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2',4'-dihydroxy dihydroch-alcone,Ⅴ)、2',4'-.二羟基查尔酮(2',4'-dihydroxy chalcone,Ⅵ)、5,7-二羟基二氢黄酮(pinocembrin,Ⅶ)、豆甾醇(stigmasterol,Ⅷ)和2'-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2'-hydroxy-4'methoxy chalcone,Ⅸ).结论 化合物Ⅰ,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Ⅳ,Ⅶ为首次从棘豆属中分离得到.

  •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王栋;杨欢;戴衍鹏;童丽;蔡宝昌

    目的 对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和半制备HPLC对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NMR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2'-甲氧基-4'-羟基查尔酮(Ⅰ)、ψ-赝靛素(Ⅱ)、芒柄花素(Ⅲ)、4,2'-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Ⅳ)、7-羟基黄酮(Ⅴ)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Ⅵ).结论 化合物Ⅱ一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舍物Ⅱ,Ⅲ,Ⅳ和Ⅵ为首次从棘豆属中分离得到.

  • 藏药镰形棘豆总黄酮对SMMC-7721肝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光明;燕珂;顾青;李俊松;潘扬;蔡宝昌

    目的 研究藏药镰形棘豆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的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镰形棘豆总黄酮不同剂量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Annexin V-FITC/ PI双染法检测SMMC-7721细胞的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镰形棘豆总黄酮作用SMMC-7721细胞后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虽有所降低,但Bcl-2/Bax比值显著减小.结论 镰形棘豆总黄酮可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基因表达和降低Bcl-2/Bax的比值有关.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藏药镰形棘豆中2',4'-二羟基查耳酮的含量

    作者:楼成华;杨欢;蔡皓;许惠琴;童丽;蔡宝昌

    藏药镰形棘豆为豆科棘豆属植物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的干燥全草,藏药名为"莪大夏",为<中国药典>1977年版和<藏药部颁标准>收载,该药物具有消炎镇痛、生肌愈疮、止血等功效,是藏医"三消炎药"之一.由于其突出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学者已对它进行了化学和药理等方面的研究.杨欢等[1-4]从该药中分离出了查耳酮、二氢黄酮和异黄酮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 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确生;张岩松;赵玉英

    目的 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藏药镰形棘豆中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Ⅰ)、7-羟基二氢黄酮(Ⅱ)、(S)-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Ⅲ)、(S)-5,7-二羟基二氢黄酮(Ⅳ)、2',4'-二羟基双氢查耳酮(Ⅴ)、2',4',4-三羟基查耳酮(Ⅵ)、鼠李素(Ⅶ)、臭豆碱(Ⅷ)、β-谷甾醇(Ⅸ)、β-胡萝卜苷(Ⅹ).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藏药 镰形棘豆 黄酮
  • 镰形棘豆提取物经皮给药的抗炎镇痛活性

    作者:瞿敏明;陈志鹏;刘丹;蔡宝昌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总黄酮与挥发油组合物(FEO)经皮给药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和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研究FEO的抗炎活性,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研究FEO对小鼠的镇痛活性.FEO对小鼠的给药剂量分别为生药3.120、0.390、0.195g/kg;对大鼠的给药剂量分别为生药2.160、0.270、0.135g/kg.以扶他林为阳性对照药.结果:FEO高剂量经皮给药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达66.03%;使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早期肿胀和继发性肿胀明显减轻至35.79%、3.27%.在热板法实验中,FEO高剂量给药30、60、90min后对热板致小鼠疼痛的抑制率分别为42.37%、47.49%、72.00%;对醋酸扭体法引起的疼痛也有一定镇痛作用,抑制率为56.67%.结论:FEO高剂量经皮给药方式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活性.

  • 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致突变试验

    作者:霍星华;赵宝玉;万学攀;郭玺;王建军;崔文广

    目的:评价镰形棘豆的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致突变性.方法:小鼠随机分成6组,设阴性对照组(Ⅰ组)、阳性对照组(Ⅱ组)和4个剂量组(Ⅲ组、Ⅳ组、Ⅴ组和Ⅵ组),4个剂量组经口给予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的剂量分别为800mg/kg、100mg/kg、2000mg/kg、4000mg/kg,于给药后第2d取材观察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于第35d取材来观察精子畸形率的变化.结果: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微核细胞的产生及致精子畸形存在剂量-效应关系.Ⅲ组、Ⅳ组与Ⅰ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Ⅵ组与Ⅰ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浓度的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和精子没有致突变作用,而高浓度的对小鼠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和精子具有致突变作用.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镰形棘豆多糖的提取工艺

    作者:蔡小辉;曾棋平;王艺红;刘晓玲;陈锦珊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藏药镰形棘豆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镰形棘豆多糖含量为因变量,利用星点设计模型对3个自变量各水平二项式进行拟合,确定镰形棘豆多糖的佳提取工艺.结果:镰形棘豆多糖的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4 ℃,提取时间119 min,镰形棘豆多糖含量达7.39 mg/g,与预测值的偏差为1.20%.结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镰形棘豆多糖提取工艺简便可靠,可为镰形棘豆的开发奠定基础.

  • 正交试验优选镰形棘豆总黄酮活性炭脱色工艺

    作者:杜青云;洪佳妮;李茂星;陈锦珊

    目的 优选镰形棘豆总黄酮活性炭脱色工艺.方法 以温度、时间和活性炭用量为考察因素,脱色液颜色、260~420 nm紫外吸收情况和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佳脱色条件.结果 脱色佳工艺为在40℃下,加入1%活性炭,搅拌5 min.结论 该脱色工艺可行,既能达到脱色效果,又能保留有效成分.

  • 镰形棘豆霜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作者:陈建达;洪佳妮;杜青云

    目的 探讨O/W型镰形棘豆霜的佳制备工艺与处方.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通过考察乳化条件对乳膏质量、稳定性的影响和有效成分添加量对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确定佳的制备工艺与处方.结果 乳化剂司盘-60与吐温-80比例为20:35,分别加入油相和水相,乳化温度为80 ℃时,所得基质稳定,均匀细腻,易于涂抹;镰形棘豆总黄酮提取物加入量为2.5%时,所制霜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紫外吸收效果.结论 产品的稳定性及紫外吸收性能良好,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一种新型的天然防晒用品.

  •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藏药镰形棘豆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作者:刘延彤;李茂星;杜青云;张汝学;贾正平

    目的:建立镰形棘豆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工艺.方法:二氯氧锆比色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苷含量,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镰形棘豆水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动态吸附能力,解吸附溶媒浓度及体积,以及树脂的重复利用能力等.结果:富集后总黄酮苷含量达到26%,接近富集前的5倍.结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镰形棘豆水提物中总黄酮成分有较好的吸附能力,60%乙醇溶液解吸附快速有效,树脂重复利用度高.

  • 镰形棘豆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张芳芳;杨光明;王栋;王明艳;蔡宝昌

    目的:对从镰形棘豆中分离得到的5种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镰形棘豆挥发油、总黄酮、总多糖、总生物碱及总皂苷对HepG2、 MGC-803、LOVO、MCF-7、HeLa等5种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挥发油和总黄酮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人癌细胞株的增殖,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镰形棘豆的挥发油和总黄酮是抗肿瘤活性的主要部位,值得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 镰形棘豆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光明;王栋;张芳芳;童丽;蔡宝昌

    目的:考察镰形棘豆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l (NO3)3-NaOH比色法测定了镰形棘豆中总黄酮的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了总酚的含量.结果:芦丁浓度在4.2~50.4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7%,RSD为1.488% (n=9).西藏安多、班戈和青海共和县3个产地的镰形棘豆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18%、1.296%和1.139%.没食子酸浓度在0.804~6.432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7%,RSD为2.484% (n=6),3个产地镰形棘豆中总酚的含量分别为0.530%、0.657%和0.493%.结论:此两种方法灵敏准确、精密度高、稳定性好、重复性强,分别可以用作镰形棘豆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测定,为镰形棘豆抗氧化性和抗炎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 藏药镰形棘豆的镇痛抗炎活性

    作者:王栋;杨欢;童丽;蔡宝昌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的镇痛和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和福尔马林法确定镰形棘豆的镇痛效应和类型;使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卡拉胶诱导的小鼠腹腔炎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探讨镰形棘豆的抗炎效应.结果:镰形棘豆总提取物经口服给药可明显减少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57.2%);还可对抗由福尔马林诱发的第二相疼痛(40.1%);但是不能降低小鼠对热刺激的反应性.在抗炎试验中,镰形棘豆总提取物可显著地抑制模型小鼠的耳肿胀程度(58.0%)和白细胞的迁移(59.4%),以及模型大鼠肉芽组织的增生(49.2%).结论:镰形棘豆具有良好的外周镇痛活性,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都有较好的作用.

  • 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楼成华;王明艳;杨欢;杨光明;童丽;蔡宝昌

    目的 对从镰形棘豆中分离得到的13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黄酮类化合物对SMMC-7721、Hela、A549、MGC-803、MDA-MB-231、LOVO 6种人癌细胞株的影响.结果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癌细胞株增殖的作用,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镰形棘豆中球松素的含量

    作者:侯丰灏;杨欢;许惠琴;蔡宝昌

    目的 建立测定藏药镰形棘豆中球松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而为控制镰形棘豆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 Agdent Zorbax Eclipse XDB-C8 液相色谱柱(5μm,4.6mm×150m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程序为0~50 min,A由75%降至50%,50~60 min,A由50%降至40%,60~65 min,A由40%升至75%,65~70min,A保持7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20℃;进样量为5μL.结果 样品中的球松素可以与各干扰组分达到基线分离;用本法测定球松素的线性范围为 0.101~0.707 μg;重复性实验 RSD=1.27%(n=5);平均回收率达到 98.2%(n=5),RSD=1.89%;试验中测得样品中球松素的含量为0.16%.结论 本方法具有供试品溶液制备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

  • 镰形棘豆止血作用初步研究

    作者:戴衍朋;杨欢;童丽;蔡宝昌

    目的 研究藏药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止血、促凝血作用.方法 镰形棘豆总提取物给小鼠连续灌胃5 d,测定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溶液部位分别连续灌胃给药5 d,测定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复钙时间(RT).结果 镰形棘豆总提物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缩短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CT、PT、RT缩短率大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镰形棘豆具有较好的止血、促凝血作用,其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为止血作用有效部位.

  •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作者:杨欢;王栋;童丽;蔡宝昌

    目的 对藏民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常压硅胶柱层析法对镰形棘豆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 和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染料木素(Ⅰ)、7-羟基二氢黄酮(Ⅱ)、苯乙基肉桂酰胺(Ⅲ)、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Ⅳ).结论 化合物Ⅲ为首次从镰形棘豆中分离得到.

  • 镰形棘豆对 SMMC-772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晓红;程海清;邓易;杨光明;潘扬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对 SMMC-7721人肝癌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 C(Cyt C)及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镰形棘豆总黄酮0.05、0.075、0.1 g/L 处理肝癌细胞 SMMC-7721,24 h 后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镰形棘豆总黄酮作用于 SMMC-7721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总体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 检测对凋亡相关蛋白 Cyt C 及 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镰形棘豆总黄酮抑制肝癌细胞 SMMC-7721的生长,呈浓度依赖关系;镰形棘豆作用后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比例升高;可导致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降低,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中、高剂量组的细胞中 Cyt C 及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01)。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诱导 SMMC-7721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并且与影响 Cyt C 及 Caspase-3的表达有关。为镰形棘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 镰形棘豆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燕珂;顾青;杨光明;陈醒;蔡宝昌

    目的 建立镰形棘豆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 (2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4 nm;柱温:30℃.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国家药典委员会)进行分析.结果 构建了镰形棘豆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捷,重现性好,可作为镰形棘豆药材的质控方法.

69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