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男孩青春期生长发育规律的追踪研究

    作者:白春玉;陈容;张迪;程颖;王健;徐凯

    目的探讨男孩青春期生长突增规律.方法对58名男生进行生长发育的追踪观察.结果男孩身高生长突增开始年龄为(10.01±1.04)岁,突增开始速度为(3.84±1.02)cm/年,突增高峰年龄为(12.59±0.86)岁,突增高峰速度为(10.14±1.57)cm/年;体质量生长突增开始年龄为(10.31±0.75)岁,突增开始速度为(2.24±1.15)kg/年,突增高峰年龄为(12.40±0.67)岁,突增高峰速度为(12.49±3.51)kg/年;身高生长突增增高峰年龄与交增高峰速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31(P<0.01);身高生长突增高峰年龄与体质量生长突增高峰年龄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350(P<0.05);体质量突增开始速度与高峰速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79(P<0.01)结论男孩生长发育速度的高峰年龄提前,高峰速度提高,生长发育有长期加速的趋势;身高突增高峰年龄越小,突增高峰速度越大.

  • 48年来武汉市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动态观察

    作者:胡虞志

    目的 阐明48年(1952~2000年)来武汉市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的动态和有关问题,为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根据湖北省、武汉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历年发布的学生生长发育资料,统计分析不同年代体格发育指标的生长水平和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及其长期变化(secular change of growth)趋势;并应用BMI指数(body mass index)分析其体型特点.结果男女学生的体格生长水平随年代进展而提高,在1952~2000年间,男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值每10年分别增长2.81cm、2.39kg和1.68cm;女生相应的指标分别增长2.15cm、1.21kg和1.34cm;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每10年提前6.8个月.由于体重和胸围的增长强度不如身高明显,以致学龄儿童体型趋于瘦长.学龄结论学龄儿童体格生长水平提高和性成熟年龄提前,主要是外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以营养等生活条件的改善为重要.

  • 大连市汉族学生肢体长生长发育的研究

    作者:徐飞;李岩

    目的 了解大连市汉族学生肢体长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学方法,调查了大连市7~17岁1 210(男598,女612)名汉族学生的上肢长、肩宽、下肢长和骨盆宽,并与宁夏和大连市1987年的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大连市学生的上肢长、肩宽、下肢长、骨盆宽总体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性和女性学生上肢长、肩宽、下肢长、骨盆宽的发育高峰年龄分别为12.50、10.40、12.76、12.63岁和10.74、9.63、12.58、11.12岁.上肢长与身高、肩宽与身高、下肢长与身高和骨盆宽与身高均呈正相关关系.肩宽大连大于宁夏,骨盆宽宁夏略大于大连.结论肢体长有明显的性差异和地区差异,其生长发育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规律性.

  • 2008年夹河中学高一新生入学体检资料分析

    作者:万媛媛

    为了解我校高一入学新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掌握常见病的发生情况,为学生入学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对我校高一入学新生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6 054名入托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的调查

    作者:戴嘉君;李尔

    为了解宁波市海曙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体格发状况,为幼托机构儿保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于2004年5月~6月对全区46家幼托机构6 054名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追踪观察

    作者:郭梅菊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提供可行的干预措施.从1999年~2003年,连续4年对漳州市实验幼儿园新入园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追踪观察.

  • 减负对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阮青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影响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因素之一,也一直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2004年10月10日以"快乐心情,健康行为--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为主题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卫生部发布了一条权威信息: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捆扰.而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基础教育改革问题,同样是学校卫生对学生生长发育研究的一项崭新课题.现就减负对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探讨.

  •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

    作者:王畔领

    目的 研究幼儿师范女生体质健康变化规律. 方法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三方面分别对高等幼师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并通过与全国相应年龄段对应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分析了幼师女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结论科学地指导高等幼儿师范学生进行健康锻炼,有的放矢的采取干预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 指数法评价儿童少年营养状况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群;王守仓;孟昭恒

    评价儿童少年营养状况的方法有多种,指数法是其中的一种,指数是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借助于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用以表示各项发育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又可以作为评价身体发育的综合方法.国外用它评价身体发育状况已有近百年历史[1].近20年来.国内也重视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应用于身体发育的评价.现就此项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 应重视儿童少年身高发育进程的观测

    作者:刘宝林

    身高是反映人体形态发育的基本指标,它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及下肢的总高度,其受遗传因素控制较强,并与其他几项主要形态指标(体质量、坐高、胸围)之间呈高度相关.在儿童少年体格发育的诸多指标中,身高列入首选是有道理的.①对全身发育的综合代表性强;②容易测量,并且按规范操作易于测量准确;③可用精确的数值表示.这些优点对人们不断深化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保证.

    关键词: 身高 生长和发育
  • 磁共振成像在产科的应用

    作者:王中秋;陈君坤;刘光元;施增儒;秦志宏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产科的应用价值;研究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妊娠并发症.方法采用超导0.35T磁共振成像仪,对44例中、晚期孕妇进行磁共振成像,观察胎儿各脏器及母体附属结构的形态、信号变化.结果胎儿的大多数脏器及母体的附属结构(如胎脑、胎心、胎肺、胎肝、胎盘、子宫等)被良好的显示,其显示率为68%~100%(胎儿肠腔及肾脏等显示率较低).胎脑、胎肝等部分脏器的细微结构及其发育成熟度也能被良好揭示.2例前置胎盘、12例脐带绕颈及1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异常被发现.结论 MRI能较好地揭示胎儿各个脏器的生长发育状况,同时还能揭示妊娠并发症及胎儿的发育异常.

  • 人眼和动物眼视觉系统发育的正视化过程研究进展

    作者:王瑞卿;周翔天;吕帆

    在视觉环境的刺激下,眼部各屈光成分互相协调发展,终发育成正视眼,此过程被称为"正视化".正视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已经在很多动物体上,包括人在内得到验证.本研究对几种常用于近视研究的动物正视化过程做一综述并与人做了简单的对比.

  • 兰州市2014年与2010年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情况对比分析

    作者:刘玮;王燕;郭珂;苏俊海;王尔平;王玉

    目的 了解2014年兰州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情况,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和2010年兰州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等指标,计算维尔维克指数.结果 2014年兰州市7 ~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均有P<0.05);2014年与2010年城、乡男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值均高于女生(均有P <0.05),上臂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的平均值低于女生(均有P <0.05);2014年与2010年相比,男女生的上臂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以及维尔维克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兰州市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应采取措施尽快消除这种差异.

  • 视觉运动统合能力发育多因素分析

    作者:程红;张芳蓉;李公正;周家秀

    目的 探讨儿童视觉运动统合能力与智能、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发育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视觉运动统合能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视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评估门诊54例学习困难、精冲发育迟滞儿童和181名小学集体儿童视觉运动统合能力,将学习困难和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视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标准分与韦氏智力测试(小于6岁儿童用C-WPPSI,大于6岁儿童用C-WlSC)结果作比较,并对小学生学业成绩、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围产期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 学习困难和精神发育迟滞儿童VMI标准分与韦氏智力测试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0.790,0.764(P值均<0.01).小学生视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标准分与数学、语文成绩等级均高度相关(P值均<0.01).儿童是否早产、是否参加书法美术学习对视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标准分影响较大.结论 视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对评价儿童的智力、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加强孕期保健、开展儿童早期教育有助于儿童视觉运动统合能力发展.

  • 农村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

    作者:魏跃红;王鸣;许信红;肖新才;许明晖;蔡文锋;祝高峰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及其与相关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以便为不同气质特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评定儿童的气质类型,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等相关指标.结果 在被调查儿童中,易养型占31.2%,难养型占10.2%,启动缓慢型占8.5%,中间型占50.1%.不同性别儿童气质维度中的活动水平、情绪本质、反映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气质类型儿童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气质维度分布存在性别差异.气质因素在儿童期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

  • 北京西城区高一学生校内体力活动评估

    作者:周誉;冯强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高中生校内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情况,为学校采取措施促进学生体力活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抽取北京市西城区的一类、二类和三类高中各2所,每所高中随机抽取健康高一学生40名,共采集有效样本208人(男生102名,女生106名).使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记录并分析学生1周在校期间体力活动水平.结果 在校期间,女生静坐少动时间高于男生,低强度体力活动(LPA)和中等强度至较大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均低于男生(P值均<0.01),体育课也显示出相同的情况.三类高中学生在校期间静坐少动行为占比高于一类和二类高中学生,而MVPA总时间占比较低(P值均<0.05).在体育课中,男女生平均分别有13,19 min处于静坐少动状态,15,10 min进行MVPA.本研究中受试者均未能达到体力活动指南所推荐的“每天参与至少60 min中高强度运动”的目标.结论 女生体力活动水平低于男生,体育课中学生用于中高强度运动的时间偏少,一类和二类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体力活动水平整体高于三类学校学生.

  • 太极拳锻炼对10~11岁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

    作者:米思奇

    目的 探讨12周有规律太极拳锻炼对学龄儿童动态和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抽取阿坝州某实验小学48名10~11岁小学生,采用BioDex平衡仪测试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太极组(24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1人)和对照组(24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2人)12周前后的站立平衡和极限稳定平衡.结果 站立平衡:太极组坚硬平板闭眼站立(ECSS)身体晃动指数非常减小42.3%,由(0.78±0.22)变为(0.45±0.13),P<0.01;海绵垫闭眼站立(ECrS)减小33.4%,由(2.21±0.46)变为(1.47±0.39),P<0.05.极限稳定平衡:太极组测试时间减小14.3%由(29.3±13.6)s变为(25.1±10.5)s,P<0.05;左方得分增加14.8%,由(41.2±13.3)变为(47.3±17.9),P<0.05;右方得分增加21.8%,由(40.0±17.2)变为(48.7±16.0),P<0.05.结论 12周的太极锻炼改善了学龄儿童平衡能力,但在前后方向改善效果不显著.

  • 北京市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发育及家庭性教育情况

    作者:孙军玲;季成叶;何忠虎;王伟;王莹;李勇

    目的 了解智力落后学生性发育及家长对其进行性教育的状况,为做好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区6所培智学校567名学生进行性发育检查,同时对家长进行有关青春期性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发育较正常学生晚2~4岁,个体差异较大,21.3%的学生有手淫现象.家长对子女的青春期教育比较简单,仅限于性问题的基本护理等.94.6%的家长支持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结论 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发育较特殊,应进行适时、适度、适当的个体化性教育,家长应提高对子女进行性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 内蒙古西部地区城乡蒙汉族女生经前准备情况

    作者:王忆军;张慧;康震宙;张敏;郭志萍

    目的了解城乡蒙汉族中小学女生的经前准备情况,为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蒙汉族中小学女生6 298名进行经前准备情况调查.结果城乡蒙汉族中小学女生的经前教育情况城市好于农村,汉族好于蒙族,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对月经感到紧张忧虑的女生其月经失调、痛经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应对中小学女生进行正确的、恰当的经前教育,以确保其身心健康.

  • 京津两市中学生青春期发育与性行为比较

    作者:余小鸣;潘勇平;王嘉;籍红;杨溢;杨书祥

    目的了解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性发育和性行为发生状况,为开展适宜的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不记名的自我报告式问卷,于1998~1999年对北京和天津市4所中学的初、高中一、二年级1 50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两地中学生绝大部分均已进入青春发育期,其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与全国资料相比,基本接近.手淫在两市中学生中均普遍存在,总发生率为 33.6%,两地比较,天津高于北京,性别差异主要见于男性.性行为发生率为2.2%,北京高于天津.中学生性行为发生为酒后冲动以及对性经历的好奇和对两性关系纯理想化的观念所致.同时发现中学生性经历存在感染性传播疾病和非意愿怀孕的高危险倾向.结论应重视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对性问题的正确态度、责任感和安全性行为.

631 条记录 9/32 页 « 12...6789101112...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