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组织诱导性神经导管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作者:赵红斌;刘兴炎;葛宝丰;郭超;甄平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诱导性神经导管并评价其生物学性能.壳聚糖包被中药川芎嗪制备微球,利用体外缓释方法检测壳聚糖/川芎嗪微球的缓释效果;壳聚糖/川芎嗪微球与胶原蛋白复合构建组织诱导性神经导管,2%京尼平交联导管;万能材料试验机评价交联前后神经导管的力学特征;体外降解试验分析交联前后神经导管的降解性能;应用织物手感评价仪检测神经导管的柔韧性;扫描电镜(SEM)观察神经导管交联前后空间结构及微球的分布;光学显微镜(LMS)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并评价壳聚糖微球/胶原蛋白神经导管与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s)共培养对MSCs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SEM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分别评价神经导管与MSCs的复合情况及对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交联前后神经导管的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分别为(0.23±0.09)N、(0.76±0.15)N和(0.20±0.12)N、(0.69±0.17)N,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降解实验表明,交联前后导管的平均失重率分别为(58.62±7.59)mg和(9.23±2.47)mg,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湿态神经导管的平均线性度分别为(0.597±0.012)LC和(0.333±0.015)LC,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态神经导管的柔韧性较干态好;交联后神经导管中胶原蛋白律列紧密,微球均匀分布于胶原支架材料:神经导管与MSCs共培养后,微球缓释的川芎嗪能促进MSCs表达神经细胞相关标志分子NSE和MAP2;神经导管与MSCs复合培养,通过缓释的川芎嗪促进MSCs增殖和NSE的表达.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组织诱导性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