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德国小蠊过敏原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马慧;刘志刚;吉坤美

    国内外学者发现40%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对蟑螂过敏原过敏,因而认为蟑螂是仅次于屋尘和尘螨过敏原的主要室内过敏原[1].德国小蠊是主要的引起变态反应的蟑螂之一,我国各大城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北方.

  • 硫酰氟对德国小蠊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作者:张建明;李金有;王宇平;高博;柯秋璇;郑燕平;许卿

    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硫酰氟熏蒸浓度为1.0g/m3、1.5g/m3、2.0g/m3、2.5g/m3和3.0g/m3熏蒸10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硫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g/m3和2.44g/m3.

  • 德国小蠊生物诱集研究进展

    作者:邱文毅;钱进;何德雨;郭峰琦

    德国小蠊,常见也是危害大的医学媒介生物之一,其近年来对人的危害日趋严重.传统德国小蠊控制方法存在缺陷,大部分杀虫药物的成分会引起对蟑螂的驱避作用,影响杀虫效果.发展利用聚集信息素对德国小蠊的高诱集引诱特性,与杀虫剂配合使用以抵消杀虫剂对靶虫的驱避作用,均可有效提高防制效果,对灭蟑产业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 硫酰氟实验室及现场杀虫灭鼠效果的观察

    作者:廖如燕;陈胤瑜;张显光;兰和森;梁文俭;卢文成;阴伟雄

    目的:观察硫酰氟对有害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分采用直接吸入染毒法,观察把动物中毒时间及死亡情况,并经过模拟现场实验和集装箱现场验证.结果:硫酰氟施药剂量为15g/m3时对实验室内害虫的KT50均在30分钟内,3咖3的KT50均在250分钟内.模拟现场和集装箱现场实验中,每种试靶动物的在预定的施药剂量和熏蒸作用时间击杀率均达100%,与实验室结果相符.且实验室及现场内的24小时死亡率均达100%.结论:阐明硫酰氟杀灭靶标昆虫在不同剂量及作用时间的关系,为今后集装箱熏蒸工作中设定正确的投药量与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 衢州市主要病媒生物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作者:朱霖;胡晓龙;陆献耀

    目的 了解衢州市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科学使用化学杀虫剂防制病媒生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敌敌畏、氯菊酯、仲丁威、乙酰甲胺磷7种杀虫剂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试虫来源于衢州市区农贸市场、餐饮场所、宾馆饭店、垃圾中转站、垃圾箱桶等,对照试虫来源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4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点滴法分别测定家蝇和德国小蠊的半数致死量.结果 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敌敌畏、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仲丁威、残杀威抗性倍数分别为16.87、13.08、9.52、7.66、2.63倍;家蝇自然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氯菊酯抗性倍数分别为13.14、6.22、5.59、5.21、4.87倍;德国小蠊自然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溴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抗性倍数分别为23.69、14.51、11.58、8.99、8.20倍.结论 根据抗性判定标准,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自然品系对7种常用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为高抗.

  • 醋酸棉酚和左炔诺孕酮对蜚蠊生长繁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可;陈卫军;冯磊;张仁敏;刘志辉;王福山;付革武

    目的 观察醋酸棉酚和左炔诺孕酮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生长、死亡与繁殖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药物混合诱饵喂饲试虫,在特定环境下观察其生长、死亡、繁殖情况.结果 醋酸棉酚德国小蠊实验组比对照组开始出现卵鞘时间推迟了22天,推迟率为75.9%;产生卵鞘的数量仅为对照组的40%,孵化率为对照组的8.6%;醋酸棉酚美洲大蠊实验组比对照组开始出现卵鞘时间推迟了97天,推迟率为96.0%;产生卵鞘的数量仅为对照组的28.3%,孵化率均为0.结论 左炔诺孕酮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生长、死亡与繁殖能力无明显影响;醋酸棉酚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繁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德国小蠊成虫对5种卫生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

    作者:董玉平

    蟑螂是多种病原体和寄生虫的传播媒介是一种繁殖能力强,孽生场所广泛,分布广泛,危及人民生活与健康的卫生害虫.随着城市建设及特殊行业不断发展,客货流日趋频繁,蟑螂有扩散的倾向,蟑螂作为城市害虫,分布的场所越来越广泛和复杂,危害也越来越明显,控制其危害势在必行.本人于2002年对本市捕捉的蟑螂,主要是德国小蠊对拜虫杀、拜力坦、蝇克星、白高克、杀飞克敏感性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 株洲市城区德国小蠊抗药性监测报告

    作者:首朝晖;王军建;黄谊;龙浩宇;周幸福

    目的 掌握株洲市城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了控制蟑螂的危害,找寻杀灭蟑螂敏感的药剂,以便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效果,为城市卫生害虫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在株洲市城区采集德国小镰的野外品系,取采用药液微量点滴法,观察72小时死亡数,实验重复3次,若空白对照组死亡数低于20%,则用abbott公式校正,若超过20%,实验作废重做.实验数据用计算器求出毒力回归线、LD50和抗性系数.结果 株洲市城区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高效氯氰菊酯(20.51~22.15),氯菊酯(2.68~6.82),敌敌畏(0.97~1.18),残杀威(22.83~26.61).结论 通过测试实验,掌握株洲市城区蟑螂对不同杀虫药剂抗性水平的准确资料,株洲市的德国小镰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残杀威等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高效氯氰菊酯高,残杀威与氯菊酯次之,为制定全市蟑螂综合防治的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青浦区蚊蝇、蟑螂对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分析

    作者:潘引君;谢玲丽;高建民;潘俊锋;王维庆

    目的 了解青浦区蚊、蝇、蟑螂对敌敌畏等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以便通过抗药性水平来科学、合理的使用杀虫剂.方法 采用浸液法,测定Ⅲ末龄期幼虫半数致死浓度;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量;采用500ml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测定德国小蠊半数击倒时间.结果 蚊、蝇、蟑螂对敌敌畏等3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即淡色库蚊对敌敌畏抗药性级别为高抗,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为抵抗;家蝇对敌敌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抗药性级别均为高抗;蟑螂对氯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抗药性级别均为敏感.结论 在蚊、蝇、蜂螂的防治过程中,根据其抗药性情况,必须选择适当的杀虫剂.

  • 某住宅楼蟑螂防治效果观察

    作者:尹广庆;王治;李平;文瑜;周光智

    目的 观察某部住宅楼蟑螂侵害情况和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滞留喷洒和胶饵杀灭蟑螂,用蟑螂侵害率和密度下降率评价灭蟑效果.结果 蟑螂侵害率防治前为87.50%,防治后3d为12.50%(3/24),密度下降率为86.67%~100.00%,防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住宅楼德国小蠊侵害严重,滞留喷洒结合灭蟑胶饵杀灭蟑螂效果显著.

  • 生物杀虫剂对不同车型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现场灭效研究

    作者:周萌雯;涂晓玲;杨承亮

    目的 了解生物杀虫剂对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的现场杀灭效果.方法 在旅客列车上施用生物杀虫剂,用粘贴法测定灭蟑前后的蟑密度.结果 灭蟑前后的蟑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生物杀虫剂对旅客列车的各种车型的德国小蠊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 绿叶杀蟑胶饵现场防制德国小蠊效果观察

    作者:谢喜强;杨少峰;沈小东;周立为;李晓桓

    目的 观察绿叶杀蜂胶饵现场防制德国小蠊的效果.方法 按照实际施药面积以0.3 g/m3的剂量,将绿叶杀蟑胶饵以注射的方法 ,间断性点状施药于德国小蠊出没处及隐蔽处,观察施药前后德国小蠊密度变化,评价杀灭效果.结果 施药前现场德国小蠊平均密度(只/张)为11.2,施药后1d、3 d、5d、10d、30d平均密度(只/张)分别为6.2、2.0、0.7、0.1、0.4,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44.6%,82.1%,93.8%,99.1%,P6.4%.结论 绿叶杀嫜胶饵杀灭率高,持效期长,适用于防制德国小蠊,值得推广应用.

  • 上海市杨浦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作者:姬淑红;张杰;陆崇华;陆晓燕;金玉琴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上海市杨浦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 采用药膜法检测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 德国小蠊对氟虫腈、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是33.96、16.76、12.37、10.41和2.78.结果显示,德国小蠊对氟虫腈产生高度抗药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中度抗药性,对残杀威产生低度抗药性.结论 上海市杨浦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科学合理用药,同时辅以环境治理,控制和延缓抗药性产生.

  • 连云港市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作者:魏春清;周日辉;赵兴

    目的 研究并掌握连云港市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常用的药膜接触法,测定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抗药性.结果 连云港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8.2、6.0和1.8,其抗性水平分别为高度抗性、中度抗性和低度抗性.结论 连云港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抗和残杀威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在防制蟑螂中,应根据抗性情况合理选择杀虫剂,以提高蟑螂的防制效果.

  • 南宁市某客运中心德国小蠊的危害调查

    作者:黄超;莫庆华;王天昆;李华

    目的 了解公路客运车辆德国小蠊的危害情况.方法 现场咨询司乘人员、目测法和药激法.结果 被调查的120台车辆中,德国小蠊的阳性率为54.2%,停车场的固定设施也检出德国小镰.结论 公路客运中,营运线路越长,德国小蠊的侵害率越高.

  • 复方灭蟑螂粉笔的研制及其灭效评价

    作者:第五进学;梁锴;杨俭;曾长明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溴氰菊酯类杀虫剂-复方灭蟑螂粉笔,探讨其实用性;方法:用一定比例的溴氰菊酯及溴氰菊酯与氯氰菊酯的有机溶剂,浸泡市售粉笔,制成单剂型与复方剂型灭蟑螂粉笔,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杀灭试验;结果:该复方剂型对美洲大蠊KT50为10.3分,德国小蠊为6.3分,室置半年后分别为18.3分和8.2分,24小时死亡率达100%,其效果及残效都明显优于单剂型等浓度的溴氰菊酯.精糙碱性载体对杀虫剂效力有明显影响;结论:复方蟑螂粉笔配制简单,使用方便,杀灭效果明显,适于推广使用.

  • 七种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药效测定

    作者:王秀丽

    为了解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药效,为防制提供理论依据,2004年6月-8月间于实验室对敏感品系及自然品系德国小蠊进行了七种杀虫剂的药效测定.

  • 氟磺酰胺杀蟑胶饵对蟑螂灭效观察

    作者:郑剑;钱万红;姜志宽;陈超

    目的:在实验室内观察氟磺酰胺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杀灭效果;方法:按GB13917-1992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进行;结果:该胶饵在玻璃方箱对德国小蠊的LT50为1.6d,在模拟现场对德国小蠊的6天死亡率为100%;在玻璃方箱对美洲大蠊的LT50为2.0d,在模拟现场对美洲大蠊的7天死亡率为100%;结论:氟磺酰胺杀蟑胶饵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蟑螂防治制剂.

  • 德国小蠊耐寒性研究方法的探讨

    作者:刘峰;赖世宏

    德国小蠊的耐寒性因其重要的理论和社会实践意义成为当前生态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许多中外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报道了昆虫耐寒性及其生态学意义.该文根据近期昆虫耐寒性研究的文章并结合作者的实验结果,从研究方法角度概述了德国小蠊耐寒性实验研究,包括持续低温和瞬间低温、恒定低温、变化低温对德国小蠊的耐寒性的影响.

  • 德国小蠊抗低温的研究

    作者:罗才新;李新华;钟丽君;范正轩;张红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对持续低温的抵抗力.方法:将试验昆虫放入冰箱内的不同温度下饲养,观察活动及死亡情况.结果:在2、4、6、8℃条件下,德国小蠊的致死中时间LT50(d),雄性成虫为1.39、4.54、11.78、18.21d,雌性成虫为3.24、6.3、16.22、13.69d,若虫为2.86、6.22、13.24.24.66d.在10℃条件下,德国小蠊能长期成活,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德国小蠊在0℃~8℃,是属亚致死低温区[1],为冬季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德国小蠊 低温 LT50
474 条记录 9/24 页 « 12...678910111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