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及胃炎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罗云坚;黄穗平;陈慧;余绍源

    研究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胃粘膜炎症程度以及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之间的关系.将慢性胃炎117例,按中医辨证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包括脾胃湿热型 37 例和肝胃不和型 34 例,虚证包括脾胃虚弱型 26 例和胃阴不足型 20 例.均进行内镜、Hp 及病理检查,分型统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中 38 例用腔内测压法分别测定其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 (MMC).实证组 Hp 阳性率高于虚证组,依次为:脾胃湿热型 86.5%,肝胃不和型 79.4%,脾胃虚弱型 50.0%,胃阴不足 40.0%.各型的重度胃炎所占比率依次为脾胃湿热型 54.0%,肝胃不和型 38.2%,脾胃虚弱型 19.2%,胃阴不足型 15.0%.胃粘膜炎症程度与 Hp 感染呈平行关系,与慢性胃炎虚实证密切相关.MMC 测定实证组主要表现为胃窦十二指肠收缩增强,甚至亢进紊乱;虚证组主要表现为胃窦和十二指肠Ⅱ相运动指数、收缩频率和波幅降低,Ⅲ相不出现或时间缩短、波幅降低.显示 Hp 感染、胃粘膜炎症程度以及胃窦十二指肠 MMC 与慢性胃炎中医分型可能有相关性.

  • 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的探讨

    作者:劳绍贤;周正;林文良;陈更新;黄志新;欧阳宏

    [目的]采用病证结合和现代流行病学的方法初步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方法]通过文献整理和专家调查建立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调查表;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146例,其中脾胃湿热证81例,非脾胃湿热证65例,经过问卷调查和判别分析法统计后,根据判别函数和频数分析,初步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和简化标准.[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初步诊断标准为:以舌苔黄腻、胃脘痞满或胀或痛、大便溏、纳呆为主要症状;口苦而粘、胸闷、口渴少饮、肢体困重、恶心为次要症状;只要具备舌苔黄腻,再同时具备其余两个主症,或具备其余1个主症和2个次症,或具备3个以上次症,即可诊断.简化诊断标准为:同时具备舌苔黄腻和胃脘痞满或胀或痛,即可诊断.[结论]初步建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

  • 慢性胃炎胃阴虚辨证的探讨

    作者:赵梅梅

    本文认为,当今慢性胃炎中胃阴虚的形成,除传统因素诸如饮食失当外,还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有关.胃阴虚临床诊断失误,多缘于此证症状不典型,继而因循守旧以四君、二陈汤之法施治.作者认为慢性胃炎辨证分型中胃阴虚的治则为:①通降为法,胃脾兼顾;②药选温润之品;③固胡胃气,药剂宜轻;④用药不得影响消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