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缺血性肠疾病早期诊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作者:王世文;何津春;宋爱琳;王林燕

    目的探讨急性肠缺血状态下的有关血清酶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40只兔急性肠缺血模型和53例临床上处于不同程度肠缺血时期的病人,分别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其血清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C-反应蛋白(CRP)的活性和CO2-CP,并判断其变化与肠组织缺血程度的对应关系.结果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CPK,CK-MB,LDH,LA及CRP的活性,随肠组织缺血的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随肠组织缺血状态的改善而逐渐下降;而CO2-CP 则相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动物各组,临床病人治疗前与对照组的上述6项测定值均差异有显著性;这些生化测定值在可逆性肠坏死组与不可逆性肠坏死组间、非手术组入院后1h与可逆性肠坏死组术前2h间比较(除CO2-CP),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治疗后的病人各时点的测定值(除非手术组的CRP,CO2-CP和手术非肠切除组的CO2-CP外)与其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这些血清酶和生化指标的动态测定对反映急性肠缺血的状态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监测和早期诊断各类肠缺血疾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