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过程中解脱眼震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赵东;姜子刚

    目的:观察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PC-BPPV) 患者复位过程中解脱眼震的特点与参数特征, 探讨其临床意义与产生机制.方法:应用全自动BPPV复位仪对68例PC-BPPV患者进行Epley法复位.根据受试者有无解脱眼震分为2组:A组为复位过程中可见解脱眼震, B组为复位过程中未见解脱眼震.对A、B两组患者复位效果进行比较, 并对A组患者中解脱眼震与Hallpike位置眼震的参数特征进行比较.结果:68例PC-BPPV患者中, 33例 (48.5%) 在复位过程中可见与初始眼震同一方向的解脱眼震 (A组);35例 (51.5%) 复位过程中未见解脱眼震 (B组).仪器复位2h后再行Dix-Hallpike试验评估, A组复位成功率100%;B组20例复位成功, 15例仍见典型眼震出现, 复位成功率57%;2组复位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复位1周后电话随访, A组复位痊愈率93%, B组痊愈率74%, 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中, Hallpike位置眼震潜伏期为 (2.63±2.17) s, 持续时间为 (17.27±5.94) s, 上跳眼震慢相角速度为 (16.19±9.54) °/s;解脱眼震潜伏期为 (2.30±1.41) s, 持续时间为 (11.84±5.98) s, 上跳眼震慢相角速度 (7.80±4.57) °/s;解脱眼震与Hallpike位置眼震在潜伏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持续时间与眼震强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PC-BPPV复位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有无解脱眼震作为判断复位是否成功的标准, Hallpike位置眼震潜伏期可能与耳石沉降率相关, 持续时间、上跳眼震慢相角速度可能与耳石数量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